返回

第564章 功!慰忠魂!励后人!(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64章 功!慰忠魂!励后人!(求订阅) (第2/3页)

当纸钱,遥祭金陵三十万。王师已临暹罗境,不日挥戈复中原。”

    入夜。

    许多淞沪市民家中的窗户里,都悄悄地亮起了一盏灯,或者点燃了一支红烛。

    没有言语,没有喧哗,只有这一点点微弱的光,汇聚成一片沉默的海洋。

    遥遥地,告慰着那些在金陵城破之日死难的同胞。

    北平,古都。

    茶馆里,说书先生早已将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抛在一边。

    他惊堂木一拍,吐沫横飞地讲起了“楚云飞妙计安天下,廖师长血战彬马那”的段子。

    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

    一名穿着长衫的老教授,激动得老泪纵横,他颤抖着手,在桌上用茶水写下八个大字:“驱逐鞑芦,复我华夏!”

    延安,宝塔山下。

    一份由新华社发布的号外,被张贴在了最显眼的墙壁上。

    标题同样振奋人心:【庆祝远征军暹罗大捷,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历性史胜利!】

    文章在赞扬远征军将士英勇的同时,也强调了这是全民族抗战的共同胜利,呼吁全国各界团结一心,将抗战进行到底。

    一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认真地读完报纸,转头对身边的战友说:“看到没?国民党能打胜仗,咱们也能!”

    “等咱们的装备也跟上来了,打他个狗日的小日本,不在话下!”

    而在国统区的各大城市。

    早已是万人空巷,街头巷尾成了欢乐的海洋。

    从山城到昆明,从成都到桂林,无数的百姓自发地涌上街头。

    他们挥舞着国旗,敲锣打鼓,燃放起积存已久的鞭炮。

    学生们高举着自己用毛笔书写的巨大标语:

    “祝我远征军大捷!”

    “XXX将军万岁!”

    商铺纷纷挂出了“庆祝大捷,全场八折”的横幅。

    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士,将一束束鲜花抛向游行的队伍。

    孩子们骑在父亲的脖子上,挥舞着小小的纸旗。

    虽然他们还不太懂这场胜利的意义,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站在街角,浑浊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他对着游行的队伍,一遍又一遍地深深鞠躬。

    他喃喃自语:“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我这把老骨头,兴许能看到打跑小日本的那天啊!”

    这一天。

    压抑了太久的民族情感,如同火山般喷发。

    从淞沪会战的悲壮,到南京沦陷的屈辱。

    再到现如今.

    这场来自异国他乡的、酣畅淋漓的大捷,像一道划破漫漫长夜的闪电,让所有中国人,都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

    仰光,盟军联合指挥部。

    巨大的圆形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肃穆。

    柚木制成的长条会议桌擦得锃亮,倒映着天花板上华丽的水晶吊灯。

    墙壁上,悬挂着中、美、英三国的国旗,象征着盟军在此地的最高权力。

    这里,即将举行彬马那战役的战后总结会议。

    与会的,是整个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们。

    军政部长张文白,作为委员长的代表,居于主位。

    他的左手边。

    是身着戎装,神情平静的楚云飞。

    再往下,则是杜聿明、黄百韬、孙立人、郑洞国、虞志行等一众高级将领。

    每一个人的肩章,都闪耀着璀璨的将星。

    他们是这场伟大胜利的缔造者,也是未来反攻东南亚的核心力量。

    会议开始,由张治中首先致辞。

    他宣读了委员长的嘉奖电,对远征军全体将士的英勇表现给予了最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随后,按照惯例,进入到了最核心的环节——战功评定和论功行赏。

    这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乎着派系利益、个人荣辱和未来的前途。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了楚云飞的身上。

    作为事实上的最高指挥官,这场胜利最大的功臣。

    他的第一句话,将直接决定此次功劳分配的基调。

    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楚云飞缓缓地站起身,环视众人,没有半分居功自傲的神色。

    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文白公,诸位同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