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鱼龙服(1) (第3/3页)
这种折腾是不符大虞当下国情的。
这次微服私访的范围,是集中于京畿道治下的,楚凌想要知道,在此前历经多次朝堂风波下,期间还有对应改革措施落实,作为大虞腹地的京畿道,到底是呈现一种怎样的态势。
而在这次微服私访下,率先接受考验的,反倒是跟地方无关的一个有司,即锦衣卫,因为在微服私访期间,凡是涉及到国朝要务的,必须以加急的形式送抵,这考验的就是锦衣卫整体。
楚凌清楚锦衣卫作为自己耳目,其效率与忠诚至关重要,如果仅是有了忠诚,却失去了效率,那这样的队伍,对自己而言是没有大用途的。
这也是为什么楚凌从一开始就对锦衣卫要求的格外严格,特别是针对锦衣卫增扩员额一事,楚凌始终秉承的就是宁缺毋滥,没有通过对应的选拔与培训,是绝不能进入到锦衣卫的队伍之中。
‘教育问题是道难攻的关卡啊。’
看似吃饭的楚凌,实则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在大虞,是有官学与私学的,每年会有对应群体启蒙,进修,深造,以此参加科贡选拔,从县试开始。
可据楚凌知晓的情况,能够接受教育的群体,底层子弟占比很少,毕竟对于底层百姓而言,读书的成本实在太高,除了需要支付学费外,还需承担脱产进修带来的损失,一进一出是笔不小的开支。
农家子弟出身的学子,自太宗朝多了一些,但涨幅并不是很高,这是靠一家老小的托举,才能去跟寒门庶族子弟,士族阀阅子弟,竞争那极为有限的入仕机会。
如果仅是这样,还好说些。
可问题是,他们受教育的师资力量,资源倾斜是完全不对等的,每一位从县试,一路杀到殿试的农家子弟,无疑都是佼佼者。
可在这一路,他们面对的诱惑太大了。
因为增长了见识,使得他们的心理落差会加大。
而在这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或选择投到别的门下,或欠下巨额债务,或成为特权子弟的跟班……而这些都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烙印!
没有跻身仕途还好,一旦跻身仕途了,这种落差会变得更大。
根据先前进行的清理,那些落马的官吏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罪官罪吏,其出身是很寒微的,却在踏入仕途之后迅速腐化。
楚凌知道,这样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楚凌却知一点,如何叫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是今后数十年,甚至更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他为大虞谋划的改革,真要是推行到他认为的中期阶段,是需要一批规模较大的识字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