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人在做 第142章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3/3页)
是!”李树一顿时释然
“你以为乌老大跟你一样,对乌纱帽上瘾?”
“滚,你才上瘾。”李树一抬脚踹在朱全的肥腿上。
“只要没死,咱们还是老不死!”
三个人会心一笑,不一样的眼眸,一样的豪情激荡!
AC228年,9月8日。
在东华国,公祭仪式掀起的风暴来得同样猛烈。
南夹子山和南方“翠谷”两处巨大的核爆废墟,如同这个国家心脏上的两道丑陋伤疤。很快,一个更加具体、更具爆炸性的“细节”在残存的清道夫部队和民间疯狂流传:
乌老将军外孙所在的特战小组,本该抵达南夹子山核心区域作战,却偏偏在核爆前几小时,接到了一个大本营打来的、语焉不详的“神秘调令”,得以提前撤离!
而更巧的是,清道夫副司令李振邦将军,在核爆前两个多小时,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竟以“重新部署”、“侧翼警戒”等模糊理由,命令几支刚刚抵达战场外围、尚未与敌接触的增援部队停止前进,甚至向后收缩!这些部队因此侥幸生还。
结合那位美利亚遗孀“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哭喊,一个可怕的推论形成了:
高层早就有核爆计划预案!
他们用清道夫主力当诱饵和牺牲品,只救下了少数“有关系”的或者“运气好”的!李副司令发现了端倪,想救人却没来得及救出核心区的兄弟,自己反而失踪了!
我们必须自己去找!去找李司令!去找还能喘气的兄弟!防止他们被“灭口”!
也不知道谣言从何处源起,愤怒和猜疑如同野火般在残存的清道夫部队中蔓延。
这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和昔日的囚徒,本就对官僚系统充满不信任,此刻更是彻底炸营。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自己兄弟自己救!”
“封锁现场!不准任何人靠近毁灭证据!”
似乎没有人命令,驻扎在南北核爆区附近、以及从周边省份各处赶来的清道夫残部,就自发地行动起来。
他们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迅速接管并封锁了南夹子山和“翠谷”周边的大片区域,设置了重重关卡和警戒线,而邻近的赤风基地和南诏基地则等同于被接管了。
之前的两大战区范围内,严禁任何调查组、科研团队甚至其他军方部队进入。
他们一边向政府索要防辐射仪器、防具、设备、药品药物,一边组织人手,不顾辐射危险,疯狂地挖掘废墟、搜索矿洞,寻找任何可能的生存迹象或遗体;同时又刀出鞘、枪上膛,紧张地防备着任何可能来自“上面”的、“灭口”式的攻击。
东华国东北和西南两端,赫然出现了两个由清道夫部队实际控制的、与大本营出现隔阂的军控区域。全国其他地区剩余的清道夫部队虽未直接蛮干硬干,但也军心浮动、态度不明,甚至有些军需物资已经在暗中向南北“兄弟区”悄悄输送。
AC228年9月9日,受核爆影响,大本营至赤风基地的航线勉强通航。
第一时间决定动身飞往战区的楚德明将军,面对赤风基地通告说附近机场军事戒严,不接收任何军机起降的电文愣了许久。
原本应在此时站出来稳定军心、统领清道夫部队的司令楚德明将军,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核爆前,他刚好奉命回大本营汇报战况,因此躲过一劫。
这本是正常的军事程序,但在其他国家清道夫最高指挥官非“殉国”即“失踪”、尤其他的副司令李振邦也“失踪”的背景下,他的幸存就显得格外闪眼。
阴谋论没有放过他。
“为什么偏偏他回去了?”
“是不是提前知道什么?”
“他和下令核爆的人应该是一伙的?”
“临阵脱逃的懦夫!”
楚德明将军昔日的威信,在猜疑的浪潮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他说的话刚开始还有人认真听听讲了啥,但听完不干就尴尬了。
这时候的他说话反而没有政法口出身、之前专职管监狱的李振邦将军说话管用。
可惜,李将军和前敌指挥部一起失踪了。
AC228年9月10日。
即便是在一向云淡天高的宝藏高原,也失去了它清新的黎明,只迎来了一片暗红色。
在全球30多个不同地点先后引发的核爆炸,让人们对核冬天的恐怖阴霾笼罩在整个星球上。
尽管各国的科学家们还在就核冬天的形成与否,进行论证中。但最开始,因强烈的核爆反应所引发的异常天候还是逃不了的。
而在民间舆论的发酵下,普通民众仿佛看到了数百万为人类活下而牺牲的勇士们,一缕缕英魂汇聚,笼罩在这个世界而不忍离去。
就在东华大本营的一个会议室里,一群着将官服的东华国军方高层正在举行闭门会议。
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烟雾缭绕,每一位与会者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焦灼。
“南北失控区还在扩大!清道夫那帮杀才根本不服管!老楚打算亲自飞过去!”
“飞过去干什么,送人质吗?”
“民众情绪极端不稳定,再不给个‘合理’解释,再加上敌人策动,有暴乱风险!”
“要尽快恢复对清道夫的指挥权!这支机动作战力量不能再丢了!”
“但‘稻草人’协议的真相绝对不能公布!否则就不是信任危机,是彻底的天翻地覆!”
听到这句话的谷雨心里咯噔一下,啥叫真相?当时提示“系统繁忙、稍后再试”才是最恐怖的真相,只不过这种恐怖被他一个人承担而已。
讨论又持续了很久。
最终,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谷雨。
他揉着布满血丝的眉心,目光扫过桌上那份关于“叶天语小队提前撤离”及“李振邦异常调兵”的详细报告,以及另一份“国内最新舆情汇总及分析”报告,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混合着无奈、愧疚与决绝的光芒。
“需要一个说法。”谷雨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一个能平息众怒、挽回信任、重新凝聚部队,又能保住核心机密,对各方…尤其是对国家大局…伤害最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