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四章 :加的斯大阅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四章 :加的斯大阅兵 (第2/3页)

是无法拍摄几张有价值的照片的话,他们的报社可就无法抓住这一次大爆点的时机了。

    在近十万人期待的目光之下,随着时间来到1月31日的早上8点,西班牙的大阅兵也正式宣布开始。

    载着西班牙国王卡洛、西班牙首相奥尔卡霍、西班牙王室成员和一众欧洲各国政要、王室成员的车队缓缓地向阅兵台开去。

    在到达阅兵台的位置之后,各国政要在阅兵台下的座位上就座,卡洛和西班牙首相以及胡安·费尔南多王子则走上了阅兵台。

    这场阅兵由奥尔卡霍首相亲自担任主持人,国防大臣安德鲁则担任阅兵的总指挥。

    在奥尔卡霍首相的一番演讲之下,也宣布着这场大阅兵正式开始。

    首先进行的就是升旗仪式。为了这场阅兵,国防大臣安德鲁还特意组建了国旗护卫队。在国旗护卫队的护送之下,一面崭新的西班牙国旗随着国歌皇家进行曲的奏响而升空,紧随而来的就是大量西班牙人的欢呼和鼓掌。

    随着西班牙国旗缓缓升空,阅兵庆典最重要的流程,大阅兵正式开始。

    阅兵环节开始之后,现场先是陷入了不到一分钟的寂静。

    在民众们翘首以盼的路的那边,突然传来了整齐的皮鞋踏地的咚咚声。

    随着这阵声音的传来,现场绝大多数人都将目光看向了路的那头。

    领头的国旗护卫队高举西班牙国旗和王室王旗打着头阵,身后跟着的是第一支接受检阅的部队,皇家近卫军的步兵一连。

    在经过阅兵台的时候,领头的指挥官一声“敬礼!”,除了最右侧一列的士兵之外,其余的士兵全部将恭敬又狂热的目光看向阅兵台。

    士兵们的手上也没有闲着,他们快速的来了一个劈枪三段式,原本右手托举扛在肩上的步枪,迅速的变成了双手前后紧握斜劈向前的姿势。

    当这一套十分亮眼的动作展现出来之后,不管是场外的民众还是阅兵台下坐着的一众欧洲各国高层,目光都不由得被现场的士兵所吸引。

    这套动作实在太帅了,哪怕卡洛已经多次看到过这些动作,仍然在心中不由得夸赞一句真帅。

    近卫军参与阅兵的只有三个连,在步兵连走过之后,接下来就轮到骑兵连和炮兵连亮相。

    骑兵连的亮相和步兵连一样帅气。所有士兵都骑着枣红色骏马,他们手中拿着的并不是步枪,而是一米多长的军刀。

    炮兵连运输火炮的方式不再是马车,变成了一辆汽车拉着一门火炮。这种运输方式也让各国军方高层的眼前一亮,毕竟汽车跑的可比马车快多了。

    本来欧洲各国高层以为打头的近卫军已经相当让人震撼了,没想到后续的皇家陆军其他部队的表现也丝毫不差。

    除了近卫军之外,这些参与阅兵的军队都是上过战场的,这也让士兵们眼神中有了一丝丝杀气,让军队整体上看上去更加强悍。

    看着眼前缓缓走过的西班牙各军队,意大利的一位军方将领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哦,上帝,这样的军队别说打败英国了,恐怕就连德国和法国的军队也能打败。”

    虽然这名意大利将军并未大声说话,但身边几个欧洲列强国家的代表还是听到了。英国外交代表的面色铁青,被西班牙打败对英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更何况西班牙在海陆两军都打败了英国,这就更加耻辱了。

    这段话的后两个当事者,德国和法国的外交代表虽然虽然脸上带着不在意的笑容,但内心对西班牙的重视和忌惮都提高了几个级别。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位意大利将军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光从这些参与阅兵的西班牙军队就能看出,西班牙陆军整体战斗力是相当强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欧洲顶尖。

    与西班牙陆军处于同一级别的,或许就只剩下同为陆军强国的德国和法国了。

    虽然俄国也能算得上是陆军强国,但俄国的陆军靠的是人数压制,单兵战斗力和德法两国差的比较远。

    剩下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就更不用多说了,奥匈帝国少部分由奥地利人组建的军队战斗力还是说得过去的,但大部分由多民族混编的军队,战斗力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意大利陆军就不应该出现在列强陆军的排行当中,因为不管怎么排,意大利陆军的战斗力在列强当中都是垫底的。

    虽然在心中提高了对西班牙的警惕和重视,但德国和法国也并未有太多的担忧。

    毕竟西班牙陆军的战斗力虽然强大,但却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陆军常备人数太少。

    西班牙常备陆军的战斗力确实能够媲美德国和法国的精锐军队,但德国和法国的陆军人数可比西班牙的陆军人数多多了。

    虽然西班牙也有数十万人的预备役,但预备役的战斗力和常备陆军是无法媲美的。

    在德法两国看来,西班牙预备役的战斗力最多也就是和奥匈帝国的普通军队同一级别,甚至差一点的话差不多和意大利军队同一级别。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有威胁的也就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