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4章 青年万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4章 青年万岁! (第2/3页)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陈露阳站在麦克风前,冲着大家鞠了一躬。

    他没有稿子,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澈而坚定:

    “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者,国家之魂。’

    五十六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北大的前辈们走出了课堂,冲上了街头。为了民族生存与国家命运,冒着严寒、忍着镇压,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那不仅是一次学生运动,

    更是中国青年觉醒的起点!

    是一代代北大人至今为傲的光荣传统!

    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校园安宁、学术自由。

    我们不能忘!

    青年不能只满足于读书、考试,

    更要胸怀天下、肩负时代使命!

    要讲求专业,更要讲理想;

    要能翻书,更要敢翻山!

    五十六年前,他们高呼‘救亡图存’;

    五十六年后,我们高呼‘振兴中华’!!!”

    当年他们是铁肩担道义,

    今朝我们当敢于下车间、进厂矿,

    去田野、下乡村,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做一个真正顶得住、冲得上、靠得住的青年!”

    话音落地,掌声雷动!

    广播站响起雄浑的《我们走在大路上》,高音喇叭里传来魏楚雄激动的声音:

    “一二·九的精神没有褪色,它正被新时代的青年用新的方式继续传承!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振兴中华,吾辈当行!”

    ……

    宣誓仪式结束那一刻,陈露阳的耳朵还有些嗡嗡作响。

    掌声、口号声、广播里雄浑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交织在一起,像一股热浪将他整个包了起来。

    他站在李大钊像下,手心还残留着火炬传递时的那点余温,呼吸间都是冬天刺骨的冷和胸腔里翻滚未平的热血。

    “露阳,走,集合了!”

    沈飞在后头冲他招了招手,“咱们得赶紧去大礼堂了!”

    陈露阳这才回过神。

    这次“一二·九”纪念运动,为了搞得既热烈又庄重,校团委可是下了大力气,不光有火炬传递和李大钊像前的宣誓仪式,还排了整整一天丰富而紧凑的活动:

    有政法系与地质系联合出演的校园剧《风起云涌》;

    有北大与多所高校联合举办的“青年在行动”交流座谈;

    有中央乐团、北大舞团、留学生联队参与的“时代的回声”纪念晚会;

    还有邀请1935年亲历“一二·九”的老校友返校演讲的“火种计划”。

    陈露阳不光是火炬手、大一代表发言人,还是学生会外联部的骨干成员。

    这些活动,他不但要参加,有的还得帮着联系、有的要布置现场、有的甚至临时客串演出。

    想像普通同学那样,挨个活动逛下来、沉浸式体验一天纪念氛围?

    做梦!!!

    一整天下来,

    等到“时代的回声”文艺晚会的最后一曲落下,灯光打亮舞台,校领导、演职人员、留学生团队一齐谢幕的时候,陈露阳已经累得连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他个子高,自觉地往队伍后排站,特意把前头位置留给了女生和留学生。

    大灯打在他满是汗水的脸上,照的他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舞台上,校领导走上前来,一边和演员同学一一握手,一边微笑着寒暄鼓励。轮到陈露阳时,他刚伸出手,就听见团委的王老师笑着向领导介绍:

    “这个就是陈露阳,咱们今年的风云人物。”

    说话间,

    站在最前面的中年人抬起头,一边主动跟陈露阳握手,一边笑呵呵的一脸慈祥道:

    “怎么今天没带红领巾呐?”

    草……!

    陈露阳老脸造通红,硬着头皮道:

    “老师,今天风太大,我怕把红领巾吹跑了。”

    这话一出口,几个校领导和王书记都乐了。

    这陈露阳反应真够快的了,这时候还能现场挂上一句。

    等校领导和所有学生演职人员一一握完手,这场纪念运动的压轴大戏,终于算是圆满收场!

    现场的学生、志愿者、演员们,包括那几位留学生,也一起把会场里里外外收拾干净,确认没落下什么,这才陆陆续续离开。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