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0章 各位前辈,我摊牌了,我啥也没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0章 各位前辈,我摊牌了,我啥也没有 (第3/3页)

项,我们有成套带教流程。”

    他抬头扫了一眼技校方向,补充道:

    “现在厂里电控装配一线正好在做样式盒设计的结构打样,还缺图纸绘制和手工排线的辅助工。只要技校这边能提前筛选一批基础扎实、守纪律的学生,我们愿意第一时间接收。”

    “老师这边不用太担心,我们会把学生纳入现有班组安排,按照项目节点分阶段轮岗。能留下来的,将来也是我们的用人储备。”

    嘶……

    陈露阳小眉头皱起来了。

    这啥意思?

    说好的产教联合,怎么现在听着是口风,一个个全是干得好就能留下工厂当人才储备呢?

    这让他怎么搞?

    他加入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找技校合作生产零件,可不是来给这些技校学生解决工作的!!

    虽说他也想扩充人手,但修理厂现在就这么大点的小地方,根本就没地方塞人!

    他理解这些大厂支持市经委项目,支持产教联合的力度和决心,

    可是他支持不起啊!!!

    就在他皱眉思索的时候,锅炉厂的陈正贵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我们厂年底主攻两个方向。”

    “一是配合片儿城市教委系统,升级改造一批中小学使用的民用小型节能锅炉,涉及全市140多所学校,必须赶在寒假前交付到位,确保冬季供暖不出问题。”

    “二是响应农业口的统筹部署,为几个试点县的畜牧站、小型粮库配套便携式热风干燥炉。这类设备结构不复杂,但对能耗、稳定性要求高,是明年在北方农业区推广的重点方向之一。”

    “现在这两块任务都在加紧排产,技术方案也都在收口。”

    “同时我们也参与了一部分部队后勤的配套任务,虽然算不上军工主机单位,但给西郊那边的一个军工厂,常年做应急供热模块和野战用小型蒸汽炉组件。”

    陈正贵说到这,停了一下,端起水杯润了润嗓子,随即语气一转:

    “关于‘产教融合试点’这事,我们锅炉厂态度也很明确,支持、配合!”

    “焊接、电气、装配、调试这几块都能用上人。”

    眼看几个厂长都说完了,剩下的就是陈露阳了。

    屋里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他。

    说实话,陈露阳在这里坐着,实在是显得太过格格不入。

    一群中年人里混进这么一个年轻的青年,而且还跟鲁永强和何大华称“大爷”道“叔叔”,任谁都忍不住会有好奇心。

    陈露阳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开口道: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好,我叫陈露阳,是省机械厂驻片儿城区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大一的学生。”

    听到“北大”,在座的几个人不由得正色看了陈露阳一眼。

    “我们修理厂目前与北大联合,正在推进一项‘小汽车零部件通用化’的标准试制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被市科委立项,列为市级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

    “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已完成三种核心件的初步试制。”

    “下一阶段,我们准备在点火线圈模块、制动推杆、联轴器套筒三个方向上,展开第二批通用件制作工作。”

    “只是……我们修理厂除了图纸和材料,基本上是两手空空。”

    “既没有合适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人手。”

    “几乎所有工艺环节都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协作。”

    “我们希望能和在座的几家单位建立配合关系,探索一个可落地的试产协同流程。”

    说完,陈露阳朝会议桌两侧轻轻鞠了一躬,落座。

    介绍环节一结束,会场短暂安静了一瞬。

    这画风打开的太突兀了。

    别的工厂都是谈成绩,谈担当,谈奉献。

    结果到了修理厂这,画风却突然拐了个弯。

    变成了谈问题、谈困境、谈设备缺口、谈希望搭桥?!?!

    这修理厂到底是来搞合作的,还是等着大家来“扶贫”的?

    再加上“大学生”这三个字放在一名发言者头上,

    几位技校校长的神色登时玩味复杂起来。

    你一个学生项目,想让我们掏人、出设备、还帮你试产?

    这哪是产教融合啊?

    这不是“借鸡下蛋”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