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天翻地覆 (第3/3页)
经太久,久到天下人普遍忘却了制度的意义,所以赵抗的相关不作为虽然也会招致一些不满,但大部分百姓的矛头都只是指在那些盗墓贼的身上,朝廷所受的压力并没有原先预期的那样大。再加上赵抗这样做,最后得益的还是那些活着的人,所以推广的难度虽然不小,但终究还是成功了。至于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虽然因此大量失业,但是赵抗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困扰。只不过,当年为了推行“节葬”观念而奔波劳碌一生却几乎毫无成果的墨子,如果在九泉之下知道了赵抗采用他一生最厌恶的暴力手段做到了这一点,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然而,赵抗借助赵璩这个傀儡发起的改革,可不仅仅限于节葬这一点而已。在这些试探性的政策颁布之后,士大夫阶层虽有不满,却因为知识分子数量的迅速增加(赵国培养的大量新型知识分子因为更贴近群众,而很快消除了南宋各地百姓对于他们的排斥,反而比本地的那些文人更受欢迎。虽然也因此出现不少冲突,但是赵国的宣传部很好地利用了文人相轻的弱点,将纷争扩大化,反而加深了南宋士大夫阶层内部的裂痕,并对其分化瓦解为我所用,宣传这东西果然是很可怕的啊!无论是用在正面,还是反面......)而无法齐心,再加上下层民众在得知改革的具体措施后,大多表示了支持,这也同样是宣传部的功劳,要不然掌握解释权的士绅们便能利用无知的民众轻易阻止改革的推行。
由于改革进程远比赵抗的预料更加顺利,赵抗的胃口一下子变大了,原本他只想将赵国的制度略加改进后移植到本土来,现在他却想做出一些在赵国都没敢进行过的尝试。举例来说,赵国由于本就是新建的国家,不设立科举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而在南宋这样搞却会断掉儒生们的出路,绝对是行不通的。然而赵抗虽然知道这一点,却还是这么做了,因为他想要藉此测出那些士大夫们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