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23人活得不能不如一只鸽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23人活得不能不如一只鸽子 (第2/3页)

!”养鸽子的人手拿着一只被打的鸽子,情绪激动地向围观的众人展示。

    见他这么说,有不少人就信了。

    梅先生作为京剧界的泰斗,在四九城的名气很大,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爱鸽子的人,用鸽子训练眼睛,不仅治好了近视,还让眼神更加灵动,在表演中大放异彩。

    “你这也没戴鸽哨啊,我还以为是野鸽子呢。”小伙子很委屈,自己不过是想吃点肉,没曾想有人蹦出来说这鸽子是家养的。

    唐植桐听到这儿,觉得这小伙子多多少少有点冤枉,在分辨鸽子方面跟自己在一个水平线上。

    “我还没训好,戴什么鸽哨?你懂不懂鸽子?

    这不是送信的信鸽,也不是立在城门楼子上的楼鸽,更不是用来吃肉的肉鸽,这是‘凤头’、‘凤头’!

    你瞧瞧这长脖子、这算盘珠子似的脑袋、这阴阳墩子嘴,哪一点像是野鸽子?

    就算你不认识,这身毛你总该能看出点门道吧?你见什么野鸽子全身雪白跟挂了白霜似的?!

    你自个说,今儿这事怎么赔吧!”盘鸽子的人可能真的是心疼鸽子,气势一下子就上去了,显得有些咄咄逼人。

    “这样吧,治鸽子花多少钱,我出了,成吧?”小伙子自知理亏,只能咬着牙往外掏钱。

    “治?这鸽子治好也废了,不行,你得赔我只新的。我这只花了五十块钱呢!”盘鸽子的不接受这个方案,重新开了价。

    “什么鸽子这么贵?!”小伙子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看到他这副凄惨模样,周围看热闹的群众也开始纷纷仗义执言:“对啊,什么鸽子这么贵?一斤肉才几毛钱?你这不是在讹人吗?”

    看到这一幕,唐植桐想起了《茶馆》,《茶馆》第一幕有个小细节,一帮人吵吵闹闹,阵仗挺大,去茶馆说和。松二爷看到后好奇,就跟伙计李三打听是怎么回事。

    李三说: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李家不肯还。

    旁边那个打扮寒碜的老头来了一句:这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

    在原著里,这老头不是单纯要饭,而是卖东西自力更生的,卖的是挖耳勺、牙签、梳子等小物件。

    李三给松二爷讲了张家、李家因为鸽子茬架的事,随口问了一句:老大爷,您高寿啦?

    这老头说:八十二了,没人管。这年月啊,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

    眼下才解放十来年,人肯定要比鸽子值钱,在众人的声讨当中,盘鸽子的那位爷涨红了脸,据理力争:“我这鸽子可是去年参加过庆典放飞的,是功勋鸽!我还指望着让它后面继续为国效力呢!就这么让他给打残了,我还不能要个说法了?”

    “行了,行了!都散了,都散了!堵着路算怎么回事?散了散了!”这时候派出所的同志在人群后面开始疏导交通。

    有派出所出面,两面就都歇了声,围观的人觉得没有热闹可看了,也就慢慢散了。

    唐植桐推着自行车往外走的时候,瞅了一眼那人手里的鸽子,没想到这还是一只第一批参加过国庆庆典放飞的鸽子。

    二战后,鸽子被确立为和平的象征。

    1949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第一副和平鸽是毕加索画的,没错,就那个画画抽象的毕加索,也是钢笔品牌的毕加索,不过这钢笔品牌跟毕加索关系不大,是沪县产的,2003年才推出。

    别一提毕加索就感觉是已经作古了似的,人家目前身体倍棒个,吃嘛嘛香,能活到1973年,活了91岁,也是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毕加索画的第一副和平鸽是站立的,这幅画一点都不抽象,1949年5月25日,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央,在两位伟人的巨幅画像之间悬挂的就是这副毕加索的白鸽临摹画。

    后来毕加索又画了好几幅和平鸽,到了1952年第三幅,才诞生了那只著名的和平鸽,展翅飞翔,胖胖的,依旧是写实画,只不过嘴里没叼橄榄枝。

    国内虽然印了邮票,但真正意义上的放飞和平鸽是在去年十周年庆典上,鸽子是跟四九城居民借的,无偿的那种。

    有这个名义在,唐植桐觉得打鸽子的那哥们估计得出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