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弹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弹头 (第2/3页)

看主人。

    而且还有一点。

    《南京南京》和同期的《拉贝日记》,片中的大量史料,场景,照片是从哪里来的。

    很大一部分源头,就来自一本同名的《拉贝日记》。

    既拉贝先生在南京时,给当时的德意志首脑小胡子书写的当地日军报告。

    其中详细记载了日军的各类暴行,手段,以及当事人名单。

    而发掘,并通过联系拉贝先生外甥女,找到这份正规《拉贝日记》的人,是张纯如女士。

    一位移民北美的华人,其祖父曾在光头的侍从室担任处长。

    在经过了海量调研,回国采访大屠杀幸存者,与南京档案馆联系并深入调研后。

    张纯如在97年创作出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并因为创作时长期沉浸在严重的悲痛中,患上了抑郁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魏特琳日记,还有鬼子承认在南京屠杀30万人的电文原件,也是她找到并无偿捐献给博物馆的。

    而且老姐是伊利诺伊大学数学和计算机双学士,这俩专业可不是普通人能干的。

    但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高尚的人,却在02年于自己的车内吞枪自尽。

    在遗书中,她写到,自己可能被中情局或者类似组织跟踪了。

    有人说,她这是抑郁症导致的自杀。

    可当年海明威是怎么死的?

    也是吞枪自尽,生前长期控诉自己的电话被监听,被一直跟踪。

    经常吃着饭一指旁边的顾客,说对方是监视自己的特工。

    朋友,家人都认为他疯了。

    后来联邦调查局解密,整个纽约一共400位特工,其中50人专门盯着海明威。

    当时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连海明威每天吃什么,上几次厕所都清清楚楚。

    这可是写出《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

    都被老美活活整死了。

    而且老海可是参加过“国际纵队”,与几万名不分出处,不分国籍,不知姓名的理想主义者一起来到西班牙抗击法西斯的人类之星。

    国际纵队这四个字,本身就代表了人类这个物种的高尚精神。

    可越是这样,越得弄死你。

    国际纵队是吧,那就是通共。

    张纯如的死法,与海明威如出一辙。

    而且俩人都是在伊利诺伊州长大的。

    姜纹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名字就是取自海明威的同名。

    就这片能把海明威和张纯如都逼死的土地,怎可能首映《南京南京》这种影片。

    整个欧洲首映的地方一个三个。

    国际纵队曾经降临过的西班牙。

    在瓦良格航母被土鸡扣押时,出面帮华夏做担保的希腊。

    还有就是老牌革命圣地法兰西。

    86年,刚上任才一年多的雷诺集团总裁乔治·贝斯宣布在法兰西本土关停大量工厂,裁员超过2万人。

    并以此腾出资金,打算拓展北美市场。

    几天后,老哥在巴黎街头被人连开了四枪当街打死。

    工人爷爷的铁拳,味道如何。

    18年法兰西交通部长伊丽莎白宣布柴油每升上涨7欧分,汽油上涨4欧分。

    就这次涨价,引出了席卷法兰西全国,号称50年最大动乱的“黄背心”运动。

    最多时上百万人上街游行。

    警察工会也一起上街抗议。

    法兰西全国超过70%的违章摄像头被拆毁。

    什么叫革命老区啊。

    你可以笑法兰西菜,但他们真的已经是欧洲国家中最独立自强的一股清流了。

    有自己的军工,能源企业都是国企,文化也相当自信。

    因为总统不当人,企业家出卖国家,百姓是真弄死你。

    这地儿不管你老美,鬼子高不高兴,我就播了,怎么滴吧。

    整场看完,几个模特都快看抑郁了。

    光看电影都浑身难受,而且她们还是外国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