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4章 重新回家的设备(5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54章 重新回家的设备(5k) (第3/3页)

用动用卫星终端这种东西了,娄守行手再痒,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高振东想了想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事儿。

    看来他真的像上次在家里说的那样,不知道想了什么办法,硬生生的把对方的控制权给买了过来,要不然他肯定会另外说明一下的。

    高振东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回头叫爸妈告诉他,直接联系外商部驻港岛办事处的同志,其他事情他就不用管了,家里会处理好。”

    说完,他从屋子里搬了根板凳,一左一右的抱着两个孩子坐在房前,惬意的看着院子里放学回来的小朋友进进出出。

    金秋的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暖洋洋的,让人越发的不想动弹。

    每个小朋友路过这里,都会朝气蓬勃的的喊一声“高叔叔”,如果胆子大一点的,还会逗一逗言之不预两姐弟,两姐弟也很享受这种感觉,“哥哥姐姐”的叫得可甜了。

    这让高振东感觉自己仿佛是在这里劫道的一样,来来往往的小朋友都得留下一声买路钱,还能给自己闺女儿子分一点。

    这种不着调联想,让高振东自己笑了起来。

    “振东啊,在这儿晒太阳过冬呢?”对面的二大爷闫埠贵停下自行车,一边小心的把车铃外面那个铃碗给旋下来放进兜里,一边和高振东打招呼。

    这个铃碗很容易拆,闫埠贵怕被院子里的孩子淘气拆下来玩,所以一到家,就得把这东西拆下来带进家。

    闫埠贵这种说法,让高振东感到一丝额外的亲切,小时候他晒太阳时间久了,他家里人就经常这么说他。

    “是啊,让孩子晒晒太阳,补补钙。闫老师,你这么天天拆车铃,螺丝怕不得拆滑丝咯。”高振东实在是忍不住,看这老头儿拆车铃好几年了。

    “滑丝了再焊一个螺丝,总比车铃不响了强。”闫埠贵笑道。

    还别说,闫埠贵是个精细人,车子收拾得好没什么异响,要是铃铛不响,就只有一路“诶诶诶,注意了注意了”这么喊过去。

    “那你最好把车链子也拆了,这样别人就彻底骑不走了。”高振东开玩笑道。

    “拆过,实在太麻烦,就算了。”闫埠贵这位老同志,总是能整出点新花样来。

    闫埠贵锁好车,并没有急着进屋,而是走过来,高振东给他递了一支烟。

    “闫老师,有事儿?”一边给自己点火,高振东一边笑道。

    “是这么回事儿,我家那个二小子,现在也到了上高中的年纪了,我就是想找你打听点事。”

    老闫头儿的二儿子是49年出生的,所以叫解放。

    要说老闫从老闫生孩子,也能看出社会的变化。老大解成,是39年生的,然后就一直没生,至于为什么,高振东猜大概是因为养不起,要不然解放后一下子连生三个就没法解释。

    直到49年解放,老闫头就解开了封印,就差一年一个了。49年底是老二,51年是老三解旷,52年还生了个闺女解娣。为什么生这么多,应该是能养得起了。

    别看老闫天天哭穷,但是收入可不低,解放前没这份儿收入。

    估计要不是因为年龄问题,他还能生。

    闫解放今年虚岁十六,不过因为出生靠年尾,入学晚一年,所以才初中毕业。

    “什么事情?”大概是因为那句“收太阳过冬”,高振东今天谈性挺浓。

    “你觉得上高中好还是上技校好?”闫埠贵道。

    这条时间线上,中级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得要比高振东上辈子知道的要多不少。

    高振东有些惊讶,仔细打量了闫埠贵几眼。

    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啊,按高振东的估计,以老闫头的风格,但凡老二考得上技校,必定是让读技校的,能早交钱!

    高振东想了想,没忍住:“闫老师,你不是一向倡导早懂事早工作嘛,说是不为社会添麻烦,早日工作,早日建设祖国。”

    道理都挺好,就是从闫埠贵嘴里出来,高振东平日里听着总觉得有那儿不对劲的样子。

    “嗨,这不现在情况变化了嘛,建设国家,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要做更多的工作,技校或者普高那点知识,不够用,不够用。”闫埠贵笑道。

    那你还有什么好问的,直接让孩子读高中奔大学不就完事儿?高振东刚想说,突然反应过来。

    他是奔着大学生工资高去的!别说工作了,这年头上大学,一个月是有补贴的,金额虽然不高,但是比起一些临时工都要高点,对于老闫头来说,是能刮得出油的。

    闫老二要是考上大学,老闫头估计连他的大学补贴都要每月弄回5块钱来,毕竟当年闫解成打零工的时候他都能每月收几块钱。

    不过考虑到他家现在那么多张嘴要吃饭,高振东倒是觉得这倒也还好,不过他连自家儿子用自行车都要给钱这种骚操作就有点略显逆天。

    对闫埠贵来说,虽然这样好像很好,但估计又怕孩子考不上大学,这样又丢了技校,一个普高毕业就有点抓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