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1章 这窗,怎么破回来了?(6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51章 这窗,怎么破回来了?(6k) (第2/3页)

志们多多想办法。”

    雷达所总工道:“你已经用行波管、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技术,把这件事情的基础打好了,而且还把理论上的路给找了出来,剩下的事情,还是我们来吧,要不然我们都不好意思自称雷达所的了。”

    两人笑了起来,稍稍停歇的时候,雷达所的总工才道:“高总工,我记得防工委这边曾经通报过我们一件事,您说过,通过雷达可以成像是吧?”

    这件事情,是在讨论反潜的时候,高振东提起过。

    高振东恍然大悟,他们这是上一屉包子刚出锅,就在准备蒸下一屉的材料了啊。

    “对,是有这么回事儿。”

    “您说的技术,应该是指合成孔径雷达,对吧?”总工问道。

    合成孔径雷达成熟是比较晚,但是和很多其他技术一样,其实理论的提出,是很早的。还在半岛之战的时候,就已经由花旗科学家提出来了,在这方面不服不行,花旗那片土地,除了本地人之外,外地人还是很厉害的。毕竟那里在S2算得上是和平之地,本土除了被小鬼子的气球扔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炸弹之外,一切安然无恙。自然能吸引饱受战乱之苦的欧洲人过去,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各种高技术人才。

    所以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国内并不是不知道。

    高振东对此并不奇怪,点了点头:“对,就是这个,而且前景非常广阔。”如果说一般人对一个新技术的前景难以把握的话,那高振东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60年代提出的未来技术里,除了可控核聚变这种变态之外,大部分技术的前景他心里都门儿清。

    “那就太好了!您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开展研究了?我们有同志也在搞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不瞒您说,现在还比较困难。”作为一种51年才提出来的新技术,我们现在搞起来比较困难算是正常情况。

    而让雷达所的同志高兴的是,高总工也在向这个领域伸手了!以他的风格和战绩来看,这大概率意味着在SAR这个领域,也许国内能获得一次大跨步的前进!

    让他如此有信心的,一是基础技术已经基本能够支撑SAR的发展,二来,就是在理论方面,他相信高振东只要伸手,就绝不会空手而归!

    这不是迷信,而是信任。

    高振东顿时就给整不会了,上次提起这件事情之后,一直没有下文,他还没准备呢。

    好在手上捏了一些备用资源的他,一点也不虚。这玩意他只要想,还是能准备得起来的。

    “嗯,刚开始,刚开始。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交流交流。”高振东也不虚,要说实物,这东西他可能短时间没法搞定,但是要说理论,他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这东西几十年后就是放在大学课堂上公开教的。

    不过还没开始的他,现在自然不会深入,两眼一抹黑,没法说。

    他这句话听在雷达所总工耳朵里,却是无比的舒畅,稳了!稳了!

    雷达所倒也没有想着偷懒,就靠高振东去搞,但是能得到来自高总工这样的人的帮助,这个装备的成功率和速度,必定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要知道在高振东建议之前,同志们对PD雷达,大概也是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但是现在,甚至直接放了个世界领先的大卫星。

    高总工本来在雷达方面就颇有建树,虽然不深入细节,但却是不折不扣的领军人物那个级别,有他在SAR方面的努力,相信对工作的推进,帮助不是一星半点。

    “那就太好了!我们就厚一下脸皮,静候佳音。”雷达所总工道。他很清楚,这个事情,肯定不能他来定时间,谁知道高总工什么时候研究出阶段性成果?所以只能是他们等候,高振东召唤。

    这方面,真的不是雷达所偷懒,而是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高振东穿越前的历史上,我们真正开始进入SAR这个领域,已经是十年后的事情了。这个技术的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这东西难,首先就是理论,然后就是硬条件,现在勉强硬条件因为高振东而解决了不少,但是理论方面的难题,依然存在,和高振东上辈子相比,改观并不多。

    “行,没问题!”高振东也不含糊,主要是这个雷达的用途,那是真的大!能用的地方,实在是不少。

    用雷达实现三维成像,不需要可见光或者激光那种通视条件,哪怕是分辨率低一点,用处也是极大的。

    看着两人讨论得兴高采烈,防工委领导和总工对视一眼,这样就对了。

    ——

    北方,白熊家,一群位置不低的熊大熊二,正在因为我们的回复而难以决策。

    难以决策的原因,不是因为条件不好,反而是条件太好太爽快,但是同时要求也不低,这就让他们陷入了纠结。

    负责汇报这件事情的,是利诺奇卡,他的部长坐在一旁,听着自己的得力干将侃侃而谈。

    “各位领导同志,这就是南方人的答复,爽快,但是贪婪。”把情况说清楚之后,利诺奇卡总结道。

    说实话,白熊说别人贪婪,这个笑话略显地狱,大致等同于花旗天天说人权。

    “南方同志在半导体生产线上如此大方,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利诺奇卡的上司,那位负责对我们的军事交流的部长补充道。

    按照他和利诺奇卡的想法,南方同志大概率是不会同意出售半导体生产线,如此一来,要求获得航天级元器件的要求就显得合理起来,南方同志是比较注意双方的情绪的,在这种情况下,后面这个小小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概率就会提升。

    对于利诺奇卡的这个小把戏,部长同志觉得应该是会有效果。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南方同志根本不打折扣,甚至没有任何犹豫,用他们最快的速度回答——没问题,不过你们也得表示出和我们一样的诚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