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破窗效应(4k) (第2/3页)
建设类似我们1274的厂子,我们的总工就调过去主持相关工作。”厂长笑道。
三线建设动作还挺快,而且相关部署也和自己一开始考虑的差不多嘛,至少黔山这一块是如此。
就是1274总工从京城调黔山,不知道能不能习惯,有空还真得去看看他,高振东心想道。
——
北方,白熊家里,某太空设计院。
一位白熊的航天研究人员,拿着一份来自卢比扬卡的通报,面露喜色。
“南方同志果然把它研究出来了!有了它,加上他们出售的C6108、C6110,我们就能以极低的重量代价,获得一套功能足够的星载计算机。”
自从C6132这种32位CPU开始逐步铺开使用,C6108也被我们放上了出口名单,毕竟这东西比单片机强点儿有限,而且使用的工艺,还是和单片机一样的10微米PMOS工艺,属于是过时的货。
他手上的通报,甚至都没有照片,而只是一条文字。
“南方人疑似研究完成可擦写固态半导体存储器。”
现在白熊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像高振东上辈子所知的那么差,所以卢比扬卡的人总是还能从这边踅摸点什么情报回去的,只是想要很详细就很难了。
不过像是这句话这种程度的、我们并没有严格可以封锁,无需提供详细参数,只需要道听途说就能获得的情报,对于卢比扬卡来说并不难。
卢比扬卡在南方的人还是有节操,至少没有胡编点儿什么凑数,不像S2时期汉斯佬的阿勃维尔那么惨,对于被骗这类事情,阿勃维尔很熟悉。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太空设计院的白熊研究人员很是高兴,从南方同志在这方面的能力来看,这个情报的可信度极高。
而对于他们来说,各类航天器的控制和任务计算机,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情。
——就算是有了从南方同志那边买来并额外加固的C6108和C6110,他们的这类计算机的体积重量依然居高不下。
虽然现在别说磁芯,就连磁带、磁盘乃至花旗还有硬盘存储器,但是能用在航天上的存储器,选择依然不多。说起这个,就不得不再次提起阿波罗登月飞船,这货到69年都还在用磁芯存储器,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白熊就更拉垮一些,“质子”火箭前29发能差不多失败一半,这里面各种原因都有,但是控制系统不得力,无法及时做出判断和应对,多多少少也要背点锅。
至于5年后那个因为30发发动机难以控制而连发连炸的N-1,更是可以说,绝对和各类控制系统脱不了干系。30台发动机同时控制,对于现在的毛熊的控制系统性能来说,还是有点太过超前了。
困扰花旗人的计算机存储器,同样会困扰白熊,甚至犹有过之。毕竟事实摆在那里,电子技术方面,白熊是真干不过花旗。
不只是存储器的问题,对于白熊现在的航天工作者来说,由于是以民用或普通军事用途进口的芯片,在生产时没有专门针对性的工艺补充,南方同志的C6108和C6110购买来之后需要进行大量的额外加固。
不只是振动、辐射,还有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南方同志说出口民用就是民用,说出口普通军用就是普通军用,想在这里面挑出一片能用于航天的,根本不可能。
毕竟最好的,我们肯定是自己先挑出来自己用在航天上了,用不完的就囤着下次用,想要流出去,门儿都没有啊!
这使得白熊的设计人员还需要为这些芯片提供基本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些环境设备又会带来供电上的新需求,整个事情跌入了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劣循环。
存储器的重量、计算机加固、工作环境保持,一桩桩一件件的,让白熊的控制系统设计人员苦不堪言,甚至在某些时候,这套明明具有巨大性能优势和重量体积潜力的计算机,甚至不如他们原本的那套沉重的电子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