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76章 墙缝里的纤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76章 墙缝里的纤维 (第2/3页)

孙则整理足迹拓印和照片。“指纹太模糊,只能提取到部分特征点,得支队技术科用专业软件修复后比对,” 小杨清点证物,“纤维样本送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具体材质和来源;铁锹头的泥土成分和地基坑黄泥比对,还有那根头发的 DNA,都得等结果。”

    “最麻烦的是死者身份,” 小孙翻看着现场照片,“手表表盘没刻字,纽扣是普通夹克款,布袋和塑料袋都没标识,尸体高度腐烂也没法通过外貌辨认。” 他想起周建明说的 “塑料袋里有本书”,“得让技术人员仔细检查尸体包裹物,看看能不能找到那本书的残片,说不定能有线索。”

    小杨突然想起什么,指着地基坑旁的手表表盘:“指针停在 10 点 15 分,是上午还是晚上?如果是抛尸时损坏的,可能就是抛尸时间。但表盘没日历,没法确定日期,只能结合腐烂程度推测死亡时间在一周以上,和李军离开工地的时间(上周)有点重合。”

    “但李军的身份还没核实,” 小孙补充,“周建明只有他的临时登记信息,没身份证号,得联系劳务公司查。如果鞋印是李军的,他又借了铁锹,嫌疑就大了;但如果是那个连帽衫男子的,就可能是外部人员作案。”

    两人把证物交给支队技术科的同事时,夕阳已经西斜。技术科的小王接过证物箱:“指纹修复、纤维分析、DNA 检测至少得 24 小时,泥土成分比对快,明天早上能出结果。” 小杨叮嘱:“重点看铁锹头的泥土是不是和地基坑一致,还有纤维能不能找到匹配的衣物类型。”

    回到工地,李明正在和小王汇总情况。小杨把勘查记录递过去:“扩大范围后找到更多 42 码鞋印、相同纤维和一把疑似抛尸工具的铁锹头,但都不是直接线索 —— 鞋印没对应身份,纤维常见,铁锹没手柄没指纹。” 小孙补充:“死者身份还是没法确定,没找到能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