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章 太离谱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八百章 太离谱了! (第1/3页)

    “票房差就怪杜笙太火,这逻辑也太离谱了吧?”

    “照你这么说,是不是好莱坞大片票房高,也得怪杜笙?”

    “《暗物质》卖不动,跟《飓风营救》有半毛钱关系?”

    支持杜笙的人本来就多。

    这次更是集体出动,评论区直接变成“围剿陈世峥”的战场。

    那一小撮原本挺他的网友,瞬间被怼得哑口无言,连反驳的勇气都没了。

    这下陈世峥真坐不住了,立马又接受了一波采访。

    这次不光是国内媒体,连圣丹斯那边的外国记者也来了。

    他干脆豁出去,当着中外记者的面直接放狠话:

    “杜笙就是被特殊照顾了!

    你们看看他公司的《孤胆特工》,那叫一个血腥曓力,

    湾城黒幇、噐官买卖、毐品交易……全拍进去了,

    换别的导演早被毙八百回了,就他的片子能过审!

    这不是因为他会拍马屁是什么?

    他自己躺着拿资源,还不让别人说?

    我们连衡量标准都不一样,环境这么不公平,拿什么跟他拼票房?”

    这话一出,直接炸翻了。

    一方面,国内这方面本来就常年被吐槽,

    既有本身的瑕疵,也有不少文艺圈的人习惯性拿“上映规矩太严”当借口,

    不管作品好不好,先甩锅出去。

    所以只要有人站出来说“规矩不公平”,立马就有一堆人跟风起哄。

    另一方面,陈世峥这番话还是当着外国记者说的,等于把家丑往外扬。

    新闻一传出去,海外媒体也跟着报导,

    标题全是“华夏导演炮轰同行,质疑规矩准则双标”。

    不过国外网友对“杜笙被优待”这事反应平平。

    在他们看来,电影能顺利上映本身就是本事,

    说明杜笙懂规则、会沟通,挺正常的事,没啥好骂的。

    可在国内就不一样了。

    舆论瞬间发酵,有人借机大肆攻击规矩准则,顺带把杜笙也拉下水:

    “规矩就是一坨烂泥,纯粹抹煞艺术创作!”

    “赶紧规范一点吧,别让杜笙这种会搞关系的钻漏洞!”

    “这圈子就是人情社会,谁关系硬谁就能上,真正搞艺术的反而被压着。”

    “华夏几千年来都这样,还是国外好,讲契约、讲规则,没这么多弯弯绕。”

    “在国内,贝多芬、牛顿来了都得赔笑,这就是圈子文化!

    艺术?

    不存在的!”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背后有人在带节奏,而且节奏带得又快又狠,

    话题热度蹭蹭往上涨。

    这无非是想在国际上立个“敢说真话的华夏导演”人设,为以后彻底润出去铺路。

    眼瞅着就要从一场导演口水战,演变成全社会对行业规矩的大讨论。

    杜笙一开始还真的没打算搭理这事,

    毕竟大过年的,谁家吃着饺子还要跟疯狗对骂?

    可一看这陈世峥不仅不消停,反而越说越离谱,连国外记者都叫来了,

    话里话外还把整个行业体系都踩了一脚,

    连带着不少圈内人都说成是“靠跪舔上位”的既得利益者。

    这下若再不出声,别人还真以为心虚,或者仗着后台硬不敢回应。

    于是,杜笙在自己的人人网账号上发了一条长文: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大年初二在家包饺子,突然冒出个人说我垄断话语权、打压独立电影,搞得好像我是电影圈的皇帝似的。

    本来觉得吧,跟这种人计较,等于自己掉进屎堆里打滚,犯不着。

    可这人越叫越响,估计是背后有人递话筒,觉得我不吭声就是怕了。

    那行,我今天就掰扯清楚!”

    他接着甩出一组数据:

    “先说说我那几部被说‘血腥曓力’的片子:

    《杀破狼》原版113分钟,送审7次才过,最后上映93分钟,整整剪了20分钟;

    《孤胆特工》原版110分钟,送审5轮,上映版96分钟,删了14分钟;

    《飓风营救》原版115分钟,送审4次,上映98分钟,删了17分钟。

    这几部电影,国内上映的版本,和国外发行的版本,完全一致,没有‘特供版’,也没搞双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