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为家国汉家血性 灭西夏铸定... (第2/3页)
“二叔,我不就是想和三叔一样为国效力,这也不行啊?“赵文鼓起了嘴,忍不住抱怨:“三叔能上战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
“你三叔是经过祖父他们同意了才走了,又不是我的主意。你这回能出来,可是我向长辈们担保了,一定不让你惹事,否则我怎么向老人家们交差?!“赵惇看着侄儿不高兴的样子,好笑的摇摇头:“你还小了点儿,等你成了家,长辈们也能放心一些。现在,你还是给我老实一点儿。“
赵文还是不服气,反正自己这位二叔在晚辈们跟前也是从来没立什么规据,他自然也不会怕:“三叔不也没成家就上了战场?!干嘛我得先成家?“
“行了,文儿,还有正经事要商量,你就别瞎搀和了。“马忆灵知道这事儿现在没办法给赵平说清楚,干脆插进来打断了叔侄两个的对话,冲着赵文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赵文虽然还不服气,可也不敢再跟婶母犟嘴,这位皇婶母可是难惹的麻烦精,对上她小辈们就只好认输,嘟着个嘴坐在那里生闷气。
赵惇看着掘犟的赵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和他一样大的时候,比他还要拗,不觉一笑:“你啊,不要小瞧了这种私底下的谈判,如果你能够掌握这里面的主导,所获得的远比战场上要多。这里面的风险,也不比战场上小。“
刘文卿一惊,立刻问道:“总不至于,耶律氏都到了这种时候,还敢有什么非分的念头吧?“
“如果我是耶律尚,能够除掉自己最大的威胁还不被人抓到,我至少会想到试一下。“赵惇脸上不再有笑容,平静的回答了师兄的提问。
“二叔,那您还答应和他们在这里见面?不是给他们制造机会吗?“不只是刘文卿,连马忆灵、马韵和赵文都给吓了一跳,赵文急急的追问。
赵惇淡然的回答:“我就是要给他们机会,看看他们如何做,否则我怎么敢真的确定耶律氏的想法。我连你们也敢带着一起来,就是要扰乱他们,让他们想不明白我到底是信任还是不信任他们。另外,也是让小玲下定最后的决心。成大事者,决不可逡巡徘徊,可现在,只怕耶律尚他们正在犹豫吧。“
第二节
赵惇还真没猜错,现在的耶律尚不仅是到了牧马镇,而且正在街道另一头的一家皮货店的后院小楼二楼,从窗户久久远眺着这个客栈,背着手不知在想什么。
耶律义站在他身后,神色焦急地盯着他的背影:“大哥,我们真的要下手吗?万一除不掉赵惇,小妹她就危险了。“
“小义,如果真能除掉赵惇,就算我们都搭进去也值得。“耶律尚依然在眺望远处的客栈,并没有回过头来。
“可是,大哥,这个时候除掉赵惇,只会便宜迪古乃和西夏,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赵惇这个时候死去,表面上是对迪古乃和西夏有利。但是,你认为赵惇死去,大宋的态势会有改变吗?“
“赵惇是难得的明君,为人果决,文武双全,称他为一代'圣主'也不为过。现在,大宋的守旧势力还是很强大,赵惇一死,只有四岁的皇太子又如何能控制的住这个富裕、强大的国家?!“耶律义信心满满的回答,最后还加了一句:“再说,还有一直主政的肃郡王赵适在。只要大宋一乱,短时间内他们再无北进的可能。“
“你错了!“
耶律尚猛然回过身来,双眼紧紧盯着自己的弟弟,一直把他盯的避开了自己的目光,才长叹了一声:“你还太年轻,根本不明白赵惇真正厉害在何处!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除非现在的赵家皇室成员一起死绝了,否则,大宋奋起之势无人可挡!“
耶律义的脸上出现了迷惑的表情,茫然的摇摇头:“我不明白。“
“当初赵惇违反旧规,让自己的兄长继续参与朝政,一般人觉得他是在发疯!可谁又能立刻联想到:在大宋那个注重儒家'节义'的国家里,赵惇的做法使得赵适再也没有了背叛他的可能!如此毫不猜忌、推心置腹,赵适敢于背叛赵惇,只会落得个被天下人耻笑的结果,从赵适接受赵惇的安排,出任监察台主官一职开始,他就已经失掉了与赵惇一系争夺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