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回 谋天下用人不疑 水连天全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回 谋天下用人不疑 水连天全力... (第2/3页)

奋中恢复平静的赵惇,又给报信的内侍搞的一呆:“怎么会这么快?朕还想回宫去等她出生呢,真是,前面拖着不出来,这回怎么又急成了这个样子。“

    “哈哈,陛下,小公主是看到大雨停了,才急着出来了,您总不能让她再回去等您吧。“听到天子的话,憋不住好笑的御史陈亮再也顾不得君臣礼节,忍不住取笑了天子一句。

    “陈同甫,你这话说的不对!应该是老天爷看小公主要出生了,想让大宋来个双喜临门,才把大雨给停了的。“礼部尚书宋太文这时候接过了话头,不客气的把陈亮给堵了回去。

    “对、对,是这样,同节说的有道理。“乐的合不拢嘴的左相肖则马上表示赞同,才把话说完,他猛的一拍双手,吓了旁边人一跳:“哎呀,我们光顾着逗嘴,却忘记向陛下道喜了!“

    然后,喜气洋洋的肖则向天子躬身一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听到老宰相这样说,众人这才醒悟过来,赶紧跟着左相一起向天子行礼:“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同喜、同喜。“

    现在,赵惇乐的光会回这两个字了。

    “陛下,您还不快回宫去,小心娘娘生您的气。“看着天子乐不可支的样子,陈亮又冒了出来,“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哎,朕要回宫看女儿了,散朝、散朝。“

    看着天子转身一溜烟的跑掉,众臣也都纷纷向宫外走去,今天的朝会倒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离开,准备回去庆贺。

    皇后生了一位公主的消息立时传开,虽然不是一位小皇子,但臣民们还是很高兴,再加上天气开始转好,自然是大大的庆贺。等礼部尚书宋太文的话在民间传开,不少人还真的认为这话有道理,小公主立刻成了大家眼中的福星。

    民间的这个传说,搞得天子又一次哭笑不得,他现在可是正在头疼。谁让前段时间太忙的,结果忘记了给孩子取名。然后,赵惇就没了给自己女儿取名字的权利,还被父皇给好好教训了一通,一头大汗。

    最后,小公主用了太上皇早就起好的名字“赵灵“,以纪念故去的孝贤皇后虞水灵,也希望小公主能和她的祖母一样聪明、美丽,大家都很赞成。

    第八节

    时间进入了八月底,大雨倒是彻底停止了,可是,由于前段时间的水灾冲毁了不少地方的大堤,淹没无数田地,死者不少。再加上又是夏季刚过、大水未退,瘟疫又开始威胁着大宋。

    面临如此局面,天子赵惇和朝廷的还没放松的神经又绷紧了一些。“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已经是共识,之前朝廷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做了事先的安排,只是谁也不敢保证能够完全控制住瘟疫。

    如果说,之前的水灾靠天子的强势才没能导致宰相去职,没有因为臣子的政见不同而影响到朝局的稳定,这瘟疫一旦爆发,只怕天子的强势也压不住下面的不满。

    无论是大宋、还是之前的王朝,都把破坏力极大的瘟疫当成是对朝廷施政不满的处罚,是天罚。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如果瘟疫爆发,朝野对天子和中枢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西边的战争至今还没有结束,如果在此时再来一场瘟疫,也会影响到战事的进行。

    以上种种,都会给大宋的振兴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天子不可能不重视。

    医药总院院正许洞,曾为名医,后应朝廷之诏,担任院正之职。他到任之后,医药院也不负皇帝的厚望,基本完成了对历代的医疗经验的总结,并在原大宋校正医书局整理的医学基础上,着重对治疗外伤、防疫、防毒等等军中常用的医疗技术进行了总结。

    眼看大雨不止,许洞早已意识到将有一场大规模的水灾来临,已经上书朝廷,请求天子重视防灾和灾后爆发瘟疫的可能。在朝廷进行救灾举措之后,各地医药院也都开始调整自己的行动,应对水灾和瘟疫。

    谁都知道,瘟疫一旦爆发,想完全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把它尽量的防住,让它影响的范围降到最低。许洞毅然向朝廷建议,在疫区由军队实行隔离,以断绝疫病的流行。

    这个建议一出,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