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回 大手笔整顿军政 争平等终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回 大手笔整顿军政 争平等终结... (第3/3页)

讲,颇有当年汴京士林之盛况。

    借了这个时机,皇太子赵惇将数十位被一般士林人士看不起的专才也请了出来,在临安东城最知名的柳园开了“杂术”讲座,以讨论学术为由,专讲各种实务和技术,并印发大量诸子百家、历史、地理、医药、农业、工业、天文算法、文学作品、宗教经典等各种专业书籍免费发放。

    此次“杂术”讲座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世所罕见,农学、数理、建筑、商业、制造等等无一不包。一系列的讲座颇受百姓和一般官吏们的欢迎,几乎是场场爆满。免费发放的书籍被听众争抢一空,受欢迎程度远远出乎了事先的预料。

    而且,由于免费书籍供应不足,还导致了大宋印刷业的一次巨大变革。

    在此之前,大宋都是使用雕版印刷,耗费人力巨大,受到的限制也太大。虽然大宋号称是人文汇集之地,但有能力出版自己著作的人还是少数,学术的讨论和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传播方式的制约。

    早在庆历年间,临安本地百姓毕昇就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一个是,由于活字印刷要变更很多设备,初期投资过大,一般的私人书坊承担不起这个成本,官刻机构虽然没什么成本压力,但往往不用赶时间,也没这个需求;二是,纸张的质量一直不怎么过关,无法适应活字印刷术,导致了它一直不得应用。

    此次,皇太子所要追加的印数、种类实在太多,时间又紧,一时之间就算整个临安的书坊全部开工也来不及。为了赶工期,就有人提出使用活字印刷术,初期慢一点,后面却可以快的多。

    皇太子赵惇在听了工部官员的介绍之后,十分感兴趣,下旨试用活字印刷,以确定它的实效。经过确认,活字印刷的优点明显,远胜雕版印刷,而且如今纸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适应活字印刷的需要。于是,皇太子赵惇下令,以后的官刻机构逐步换成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它诞生近百年之后方才发扬光大,由于官方大量应用了它,引导了民间的风尚。民间书坊应用之后,使得印刷更为简捷方便,出版业迅速扩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