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26章 震撼世界的时刻(第二更,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26章 震撼世界的时刻(第二更,求订阅) (第2/3页)

区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拦截测试。”

    “这是在亮肌肉。”

    邹明雷在说话时眉头皱成了川字,这让他那张被海风吹的幽黑的脸庞变得更加苍老起来。

    “好吧,我们就是这个肌肉!”

    同一时间,北太平洋,一如往常一般,浪涛起伏不定,海上狂风大作。

    这正是北太平洋的秋天。

    肆虐的寒风从北冰洋袭来,席卷着大海,在海上掀起起伏的浪涛。

    水下百米处,“鞭鞑者”号战略核潜艇的舱内一片肃静,只有显示器的绿光在水兵们脸上流转。

    艇长张伟伦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坐标,指尖在红色发射按钮上悬停——这是代号“苍穹”的实弹试验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倒计时10秒。”通讯器里传来基地的指令,张伟伦深吸一口气,按下按钮的瞬间,潜艇尾部的发射筒猛地喷出高压水流。

    波涛汹涌的海面被撕裂了,只见浪涛与之间一道白色水柱冲天而起,裹挟着淡蓝色的水雾砸向半空。紧接着,橘红色的火焰从水雾中炸开,破浪潜射弹道导弹的第一级发动机轰鸣着,将导弹送上天空,冲破大气层。

    此时,三万六千公里高空的同步轨道上,“天眼-3”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器正以每秒千次的频率扫描着地球。当那道火焰突破云层的刹那,卫星立即捕捉到异常热源,数据流如瀑布般涌入地面站。

    预警卫星是借助高敏度红外探测器通过探测弹道导弹发射时的尾焰来探测弹道导弹,但缺点是虚警率比较高,对阳光、陨石、大火、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识别能力低。

    可即便如此,预警卫星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远程早期预警方式。

    与此同时,防空司令部指挥中心的警报声刺破了凌晨的寂静,巨大的电子沙盘上,代表导弹的红色光点正沿着抛物线急速爬升。

    两分钟后,琉球的远程预警雷达站,同样也发现了正在进入上升段的目标。

    琉球的远程预警雷达,是SEA与英国、澳大利亚联合研制的远程预警雷达系统,隶属于战略性防卫任务,主要用于探测洲际弹道导弹和太空目标。该雷达采用双面阵天线,工作频率420~450兆赫,探测距离一般为4800公里,对高弹道、雷达截面为10平方米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可达5550公里。

    从两年前开始部署,首先安装在琉球以及英国北部。

    “琉球雷达站确认目标,速度7.2马赫,预计弹道顶点860公里。”

    作战参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虽然这是一次提前通报各国的试验,但是在这个高度敏感的时间和海域,任何导弹发射都足以牵动神经。

    同一时间,琉球以东海域,满载排水量超过9800吨的“静海”号巡洋舰正劈波斩浪。舰桥顶部的相控阵雷达罩内数百个T/R模块如蜂巢般运作。

    当红色光点出现在雷达屏幕的瞬间,指挥中心内的警报器发出短促的蜂鸣。舰长邹云雷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参数,雷达指挥手指在键盘上不时上敲击:

    “锁定目标,计算拦截窗口,‘SNMD’系统启动。”

    水兵们的动作没有丝毫迟疑。武器操控台前,操作员迅速输入指令,垂直发射单元的舱盖悄然打开,露出三枚拦截弹。

    “拦截弹准备就绪,一级发动机预热完成。”

    “目标进入中段飞行,距离预定拦截点1200公里。”

    “目标现飞行高度213公里,进入拦截区域……”

    邹云雷深吸一口气,下达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