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后记二 (第1/3页)
说是冬都,高昌的冬天其实算不得多暖和。尤其是腊月那会,干冷干冷的,虽然比起河南不少地方要暖和一些。
理论上来说,这里适合种植越冬小麦,但问题在于农田水利设施还不够完善,在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往往正是较为干旱的时节,比较麻烦,故高昌虽然「备植九谷」,一般还是以春耕为主一一按照中原节气,一般过了正月十五就可以开始了。
因此,当九月底告哀使抵达高昌时,赵王邵刚刚从山后的金满城返回,在光秃秃的原野中会操讲武,顺便与县乡官员探讨下种植越冬小麦的可行性。
而在得到先帝驾崩的消息后,邵立刻没了做其他事情的兴致,将演武交给薛涛、慕容恪二人,他脸色惶然地回到王宫,接见告哀使,询问详情一一慕容恪的地位越来越高,原因无他,性情敦厚,又成长非常迅速,一开始可能还有些稚嫩,几年时间下来,经历战阵多了之后,仿佛有种天生的战场直觉,战绩日渐骄人。
告哀使也是老熟人了,乃光禄寺主簿刘开。
刘开同时又是驸马都尉,尚建平公主邵彤,算是自家人。见到邵时,面露哀色,微微叹了口气后,道:「大王节哀。」
邵神思不属,恍惚了一阵后,死死盯着刘开,问道:「我父可有遗言?」
刘开复行一礼,道:「先帝临终遗言,就藩诸王各守疆界,遣王世子入京即可。若世子年幼,
则以王国三卿代之。」
邵下意识点了点头。
王世子邵攸今年十八岁,已经成年且在王国三军中担任上军司马两载,可以入京奔丧。
不过,就本心而言,他还是希望能亲身入京,但父亲临终遗言断绝了这种可能性。
或许他担心六弟疑虑吧。唉,邵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叹完气后,想起往日与父亲相处种种,不由得心如刀绞。
童年时父亲的陪伴,少年时父亲的教导,成年后父亲安排的历练一桩桩、一幕幕,都在眼前闪过,不经意间,已然泪流满面。
「大王节哀。」刘开又宽慰了句。
邵回过神来,擦了擦眼泪,让人将刘开请至馆驿歇息。而他自己则证证地坐在正厅之中,看着院中灰黄萧瑟的景象,许久无言。
他知道,父亲其实是为了他好。不让他入京,就是为了避免六弟疑虑,同时也避免给野心家机会一一虽然可能性很小。
但他真的很想去一趟汴梁,看一看父亲的遗物,缅怀下父亲生前最后居住过的地方,感受下熟悉的气息。
可惜一切终成梦幻。从今往后,他只能孤零零地留在高昌,操持着这个封国,为国西北藩屏。
他甚至连母亲都没法见,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聊为慰藉。
生于天家是有代价的,这便是了。
邵坐了很久,直到王妃沈氏闻讯过来安慰。
他长吁一口气,将妻子抱入怀中,轻抚着她的秀发。
他三十八岁了,已经是六个孩子的父亲,是三郡十县八万军民的主心骨,他没资格哭哭蹄蹄,
伤春悲秋。
父亲生前希望他能帮着稳住西域北半部分,让大梁金瓯无缺。既如此,就满足父亲的愿望吧或许这便是他后半生存在的意义。
******
与刘开抵达高昌差不多前后脚,告哀使、议郎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