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五卷 盛世 第二十四章 联邦(上) (第1/3页)
大汉历二十二年,经过数年的接触,周围国家的汉化程度,那是真的越来越强了。
沧海国、东胡国、高丽国就不用说了,从一开始,他们的文化,都是仿照中原而来,如果连上海外的扶桑国、吕宋国、新燕国、新齐国,如今大汉文化的实际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后世中国文化的直接辐射圈——这就是殖民的好处了。
而西域诸国、吐蕃、南诏一带,则稍有不同。这些国家,原来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但他们的文化系统性远远不及大汉国。
语言、文字、风俗、传统甚至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实质组成部分。而那个时候,西域诸国的文字,还远远不及大汉国的先进和发达,而宗教信仰,当时都还处于原始阶段,只有一些朦胧原始的崇拜,并没有真正形成如今所谓的宗教。(嗯,前面是我搞错了,这个时候,世界三大宗教都尚未诞生呢。)
西域的风水地土,其实并不适应大汉时候的中原人生活,再说这些地方,很多日后根本就是中国的领土,刘常满也从没有再把自己为数并不很多的子民派给西域地意思。
然而西域人甚是羡慕中国文化。在行文时,往往在自己的尊号上面,再加个美好的字眼,比如和匈奴一样称为单于的吐谷浑、羌人,都称大汉皇帝为“天单于”,称自己君主为王的楼兰、乌孙,则称大汉皇帝为“圣王”等等,以示自己小国之君。不敢和中原大帝国君主并称之意。
在所有这些国家中。刘常满对于楼兰国。是特别照顾的。
因为在他后世的印象里,唯有对楼兰有些印象。“楼兰姑娘,你去何方……”的歌儿,曾经流传过无数年,刘常满地印象也就从此而来。
历史上,楼兰国是因为环境突变而湮没在风沙之中。实际上在大汉朝地时候,这个情况就已经颇为严重了。
西北干旱苦寒。沙漠面积极广,西域诸国大都拥有大漠戈壁这样地国土,但象楼兰这样,完全建在大漠之中的,就比较少了。
楼兰国的主要国土,其实就是沙漠上的绿洲,人口最多的时候,曾经有三十几万。可不知道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漠上的许多绿洲退化成了沙地,宝贵地水源也日渐干涸。失去了栖息之地后,楼兰国的国土面积开始缩水。人口自然也大幅度减少。
楼兰国的国王眼见此等情况持续下去,慢则百年,快则数十年,楼兰国就要彻底成为废墟,心头自然是焦急万分。可是周围国家也大都在沙漠之中,不是沙漠的地方都是极其珍贵的,楼兰国家又小,无力侵占他国地盘,也只好慢慢等死罢了。
可是大汉国的出现,让楼兰王看到了一丝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