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小康生活? (第2/3页)
米面稀粥了。那时候的玉米,可远不象现在吃的那样,是去了皮地精细玉米。没有一点油滋润地情况下,那玉米粗难咽得很。
而中午的面条更绝,吃过大伙饭的都知道,一般大伙里卖地面条,多半都是煮成一小段一小段,介乎面糊糊和面条之间的东西了。但刘常满小时候吃的远不止这样,那面条里,根本没有一根菜,就连个菜星也没有,只是纯白色的面条里加了点白盐!
唯有晚上的馒头要好一些。有些朋友说了,那学校怎么安排的,馒头怎么能晚上吃呢?可原来出身农村的学生们都知道,农村的初中,特别是寄宿的初中,晚上要上两节晚息,早上又有一节早自习,还要出早操,活动量大得很,这晚上吃馒头,正是最佳的安排。
要说起来,玉米里没有菜也就罢了,馒头没菜也罢了,可那面条里一点菜星也没有,确实是让人极难下咽的。
刘常满记得很清楚,刚进初中时候,有一个小胖子,胖得那叫一个厉害,学校教学的台阶他都上不去,只能一级一级的挪动。可等到毕业时候,小胖子已经变得跟普通人一样了,可见这学校的伙食减肥效果有多么的上佳。
可那个时候,刘常满从来不觉得学校的饭有什么难吃的,因为家里平时吃的,也是这种白饭,甚至可以说,学校的生活,比家里还要好一些,因为每天都能吃上一顿馒头,而在家里,通常只有农活繁忙的时候才能吃到。
生活真正好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到了九二九三年了,那个时候,全乡才出现了第一个沿着公路贩菜的菜贩子,人们想吃点自家地里没有的菜时,才有地方买到——
然也在公路附近,但距离最近的市集也有二十多里路是很难的。
说到这里,又有朋友问了,那为什么他家不种点菜呢?说起来,一菜二瓜三庄稼,种菜是极费力气的事情不说,而且种菜对水肥土种的要求都极高。
刘常满家里每个人平均只有八九分地,还都是山坡地,有赖于农药化肥,地里的产出才勉强够一家人吃饭,却拿哪儿的地去种菜去?再说种菜一般都需要水浇地,刘常满家住的地方,也缺乏这种条件。
至于穿的,刘常满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直到他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九二年,刘常满根本就不知道“内衣”是个什么概念。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可能也都还记得,那个时候,农村孩子穿衣服都不讲究,当然,一年总共就两身衣服,不论春夏秋冬都一样,也没那个资格讲究不是?
夏天热点倒也罢了,刘常满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那个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在农村俗称“空筒子棉裤空筒子祅”,所谓空筒子,也就是说是把棉衣棉裤直接贴肉穿着,里面不着内衣,外面没有外套。农村做的衣服,又都是直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