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二十章 四大发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二十章 四大发明 (第2/3页)

用技术人才如工学、农学、算学、商业等一律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甚至不惜打击、压抑之。

    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脱不出处处寻找“天人感应”,什么事情都能塞进阴阳五行这个怪圈里解释的时候,古中国的科技,注定了不可能有更大的成就。

    因此别怪人家欧洲人来打中国,落后就要挨打,那是活该;也别说人家是学了咱的技术又来打咱,那只会更丢人!

    不过刘常满所知道的,也只是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对于黄色火药,他只是听说而已,至于如何制造,却是一窍不通,摸门不着。因此上,火药的“发明”,就被刘常满搁置了起来。

    但四大发明中剩余的两项,那可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了。有了纸才能印刷,反过来,印刷大行,又更能促进纸张的改进。

    现代人用的纸,自然是造纸厂里用机器生产出来的,现代人又都是拿来主义者,纸生产出来了,买来用就是了,我可管他是如何生产的呢。

    因此这造纸的原理是什么,没有机器的时候人们又是如何造纸的,现代人知道的可真不多。

    不过偏偏刘常满就是一个知道的。

    这并非因为他是个博学多才之人,更非是因为他喜欢历史,最爱研究古代科技——实际上,这些品质正是他最为缺乏的。

    他所以知道古代造纸术的方法流程,完全得益于,他的故乡是河南省巩县。

    在行政地图上,

    属郑州,和隶属洛阳市的偃师相邻。有一条小小的和偃师之间流过,这条小河的名字,在巩县和偃师本地,都称其为“造纸河”。

    相传,当初蔡伦最早试验造纸时,就是在这条河边的。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过在旅游开发的大力推动下,这个传说自然就被当成了真的,而且还煞有介事的在河边造了一个“蔡候台”、“蔡候祠”,并将其中一段河流圈了起来,取名为“造纸河公园”。

    (嘿嘿,造纸河是真的,其它可都是杜撰的,读者中有偃师的别骂人才好。)

    —

    而且,每年春天,这个“造纸河公园”内,都要举行仪式,纪念蔡候造纸,造福人民的功绩。当然,仪式的重头戏之一,就是用古代的办法,重现当时造纸的过程。

    家住得离这造纸河公园不远的刘常满,曾经去看过好几次这个造纸的表演,所以在他心里,对于造纸术的流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造纸河公园的介绍里写有,最早的纸张,是蚕茧抽丝之后剩下的部分结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就成了最原始的纸。不过这种纸数量极少,再加上纯用蚕丝造成,价值昂贵,无法推广。

    接着,有人试着用麻头等造纸,不过纸质粗糙,无法书写。

    到了东汉蔡伦时候,他试着用麻头、破布、渔网、树皮等物造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