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三章 闲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三章 闲棋 (第3/3页)

封后,前往灵山岛上,诏告自己的宗族部众,愿意追随自己的即将择日出海,乘大船往东,前往赵佗处。

    经刘常满告知当时情形之后,刘邦深感田横麾下众人之义,派使者至齐,以高爵厚禄诱之,结果田横麾下无一人应皇帝之诏,全都表示愿意追随田横。

    “太子,你可觉得皇帝最近,有什么变化吗?”自韩信就国后,李左车身为楚相,当然也随他而去,刘常满身边随侍的心腹人物,唯有召平一个。

    “阿爹这段,仿佛有些喜欢这些仁人义士了?”召平一问,刘常满当即想了起来。

    想当初打天下时,刘邦身边聚集的,尽是些顽钝无赖嗜利之人,就连张良萧何身上,也不乏这种特质。

    那张良先后追随刘邦、韩成,甚至还在楚营里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中间离开刘邦两次;萧何更不用说了,当初刘邦与项羽相持之时,萧何久居关中,尽得关中民心,虽然还远远说不上叛变,但有些懈怠之意却是真的。

    当初幸亏召平布下地暗棋,也就是他的外甥鲍子鱼劝诫萧何,让萧何明白自己的命运与刘邦紧紧挂在一起不说,还用计让萧何把自己宗族子弟能当兵者全都送到汉王军前,防微杜渐,彻底绝了萧何叛变的念头。

    至于其他人那就更不用提了,韩王信曾经叛变投了项羽,韩信、彭越、赵佗等人也都曾首鼠两端,就连吕泽这样地亲近之人,照样也曾起过二心。

    然而这些,刘邦都包容了下来,刘常满和召平都极端赞赏刘邦的这一点。

    记得刘邦登不久,刘常满也问起这个问题,当时正在祭河大典,刘邦就指着黄河告诉儿子道:“儿子,你看,眼前这条河,虽然河水混浊无比,却造就几千里地平原;你看远处那个小水塘,固然是清澈无比,却连一片树叶都浮不起来。儿子,人想干大事,这心里就得能容污纳垢才是。”

    如今不同了,刘邦的心思起了变化。追随自己的这些人的特质,多半都跟自己差不多,这正是刘邦成功的原因,但这也正是最让刘邦恐惧的一点。

    想想吧,几百个当初起事时都和自己有着同样心思的家伙,哪个不是想做皇帝才起的事?虽然最后只有自己成功了,但谁敢保证这些家伙就死了那份当皇帝的心呢?

    因此上,刘邦心里一直有一种危机感,但作为他来说,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危机感,直到田横前来。听刘常满说起田横那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再看看田横带来的那两个随从,再看看田横留在岛上的五百宾客,刘邦当即感到了自卑。

    是的,不错,大汉皇帝在田横面前,感觉到了自卑。身为天子又怎么样?看看身边的人都是些什么样儿人吧的,再看看人家田横身边的!不是只有打下江山才叫成功!

    见了田横和他的宾客们,刘邦突然明白,治理天下与打天下太不一样了,连需要的人才都完全不一样。这些顽钝无赖嗜利如同自己一般的人们,当然能帮自己打下江山,但要治理江山,却不一定能靠得住他们。

    每一个君王,都绝不希望自己手下有着一堆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背叛的臣下,哪怕再愚钝无知的人都是一样。但刘邦手下,最最缺乏的,正是具有这种坚贞不屈,誓死追随特质的人才。

    当然,有这样特质的人也曾经有两个,一个是纪信,一个是公,可惜在刘邦屡战屡败的年月里,这两位都死在战场上——这样的人才,原本就是最容易牺牲的。

    刘邦在心中可以想象,倘若有一天,某个诸候起事,许以更好的条件,自己的这些手下,不定得有一大半会造反,这种想法会让每个君王都寝食难安。

    所以自田横走后,刘邦当即下诏,让天下举贤良方正,年高德勋之人前来朝廷,并让太傅叔孙通演练礼仪,真正开始治国了。

    所以刘常满和召平,同时发现了刘邦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短时间内还显不出来效果,刘常满只是告诫召平要多加注意,便又回洛阳北宫了。

    “唉,总算是送走了一个田横,只是这只能算是一步闲棋,将来到底如何,还不知道呢。”这天送走田横,刘常满心里想道。

    “,大哥他们也已经搬回定陶,什么时候还得请他来洛阳一趟才好。”刘常满扭头笑着对范说道。“就是,好些年没见大哥了!”范也笑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