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四章 海军实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四章 海军实力 (第2/3页)

在南洋和大洋洲地区,这是远东帝国无法给日本提供的。

    远东帝国的矿产资源虽然也很重要,可对日本的帮助有限,就比如远东帝国的东北地区,日本占领后,并不能立马就取得预期收益。

    毕竟,再怎么说现在远东帝国的工业基础也过于薄弱,而日本占领其东北后,反而要加强投入,改善其交通和工业设施,同时还要面临敌后武装的侵扰。

    而且日本占领远东帝国还带来一个恶劣影响,那就是进一步激化两国矛盾,而远东帝国却是日本第一大海外市场。

    反之,日本如果优先选择侵略南洋,可能就没有这种问题,毕竟南洋多为殖民地国家,日本对这些地区如果发动战争,在部分南洋国家眼里,根本无足轻重,甚至日本如果稍微比英法等优待这些地区,可能会被夹道欢迎。

    日本迟迟不能下定南下的决心,说到底还是顾虑西方列强,而想打破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就在于海军,不过,通过近期日本海军的扩张来看,他们显然有入侵南洋的预案。

    毕竟,日本维持世界第四的海军规模,可不是为了对付远东帝国,这同样超出了日本维护本国国防安全的需求。

    伦敦条约主要限制的就是战列舰,航母和巡洋舰这些主要舰艇,而日本基本上都超过了标准。

    而截止到1934年,各国海军实力的排名大约是这样,英国毫无疑问,依旧是第一,其海军总吨位大约一百二十万吨。

    其次是东非和美国,两国在八十万吨上下,东非方面对海军的扩张相对积极,因此,东非可能略高于美国。

    原因也很简单,东非再怎么说也是世界第三殖民大国,海外领土还有海上利益对海军的需求都比美国大,再者东非在国际战略中也比美国更加主动。

    现在美国奉行严格的孤立主义,说到底就是窝在美洲称王称霸,而这种消极的战略,自然不需要在军备上大费周章。

    当然,东非虽然在海军发展上有小心思,但是也守着力,一方面这有助于东非国际形象的维持,另一方面,如果东非也不遵循条约,那有些国家就睡不着觉了。

    而这些国家主要就是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英国对于任何肆意扩张海军的国家,都会十分警惕,而现在就有两个反面案例,比如日本和德国,尤其是日本一直对英国阳奉阴违,这也导致近年来,两国关系极度恶化。

    其次是美国,美国和东非是存在直接利益冲突的,尤其是南美地区,因此,东非如果搞海军竞赛,美国必然坐不住。

    最后是日本,东非对日本虽然说不放在眼里,可日本作为东非选出的棋子,东非方面是生怕扩张海军把日本吓跑。

    因此,东非海军的发展十分谨慎,在军舰上,现在并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更重视技术的提升和战术改良。

    比如东非更重视航母技术发展,以及研究航母作战体系的应用,还有东非对军舰技术的升级,通过加强通信技术,舰炮威力,装甲性和发动机能等,提高东非军舰的作战和生存能力。

    而这些举措,相较于直接堆积军舰数量,更不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军舰数量其他国家是可以发现的,就像日本偷偷建造军舰,被东非观测到一样,那么一个庞然大物,停在船坞里,只要稍微动用一些力量,根本就不可能不被发现。

    而在提升技术和堆积数量方面,德国和法国就形成很好的对比,现在法国在海军吨位上排在世界第五,德国是世界第六,但是两国海军的真实实力恐怕很难说。

    法国海军从19世纪末以来,其实就处于一个相对衰落阶段,尤其是一战之后,受制于财政上的压力,法国不得不大规模缩减海军军费,但是法国海军又不得不维持在一定的规模。

    毕竟法国是一个殖民大国,而它在西非,东南亚等地区的殖民地都需要海军作为支撑。

    这使得法国海军的军舰技术进步十分缓慢,在世界列强中,都属于末端和西班牙为邻。

    而德国在阿道夫上台前,其海军顾虑伦敦条约,所以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