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易 (第3/3页)

进行了交流,相较于科研人员,东非海关和商务部对于奥匈帝国的技术优势,或许更加了解。

    毕竟,奥匈帝国的先进工业品,如果真比东非同类型产品更优异,那东非大概率会进口一部分,就像东非从德国蔡司进口光学镜头一样。

    最终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整理,弗里德里希统计出了奥匈帝国大约三百多种优势技术和产业,当然,这些技术和产业,未必就比东非先进,但是也绝对不逊色。

    在整理出这份清单以后,莱茵皇室将它发往哈布斯堡皇室手中,哈布斯堡皇室依据此清单,再进行筛选。

    毕竟,哈布斯堡皇室也未必能掌握清单上所有的技术和产业,奥匈帝国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企业为私人所有,他们的技术并不掌握在帝国政府手中。

    因此,即便哈布斯堡皇室能够做主,卖给东非的技术和产业,数量也并不是很多,最后经过哈布斯堡皇室的回复,三百多项被缩减到四十七项,可谓大幅度缩水。

    技术转让给东非这一点并不困难,产业就有些麻烦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就像哈布斯堡皇室在东非投资过许多产业一样,对于帝国控制的一些企业,哈布斯堡现在同样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推动他们到东非投资建厂,或者授权技术给东非企业。

    当然,哈布斯堡皇室的胆子比想象中还要大,卡尔皇储甚至向东非提出了一些军售协议,而重点就是奥匈帝国海军舰艇。

    根据,哈布斯堡家族的想法,他们将一批帝国海军先进战舰,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东非,东非可以拖延付款,而真等到付款的时候,那个时候,奥匈帝国恐怕都没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再把账打的欧洲,只要给哈布斯堡家族一些合理的补偿,东非就能直接获得奥匈帝国海军的精华。

    甚至,哈布斯堡提议由他们牵头,让奥匈帝国海军的许多优秀官兵可以直接到东非再就业。

    很显然,这种惊人的想法直接雷到了弗里德里希皇储,他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恩斯特。

    恩斯特看完后说道:“看来,奥匈帝国真的要完了,就哈布斯堡的反应来看,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统治的信心。”

    所谓大势不可逆,而哈布斯堡皇室有着明显的自知之明,就他们现在的表现,就和前世想要退守宝岛的某大国前政府一样,当然,哈布斯堡皇室显然没有“反攻”奥匈帝国的打算,毕竟那个时候,奥匈帝国可能已经没了,而是一堆帝国尸体上的独立小国。

    这不禁让恩斯特联想到了苏联,苏联解体前夕,可能也和如今奥匈帝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戈尔巴乔夫还抱有幻想,继续当他的苏联总统,而现在哈布斯堡皇室是连一点幻想都没有了。

    当然,对于哈布斯堡皇室想要把海军卖给东非的想法,恩斯特自然没有轻易答应,他说道:“我们东非海军虽然当年脱胎于奥匈帝国海军,但是,现在帝国海军已经完全走出了自己的路。”

    “奥匈帝国的军舰对于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我们现在重点是发展航母,所以奥匈帝国的战列舰虽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我们用处不大,还会挤占海军资源,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如果答应这笔交易,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和反对,造成外交上的麻烦。”

    “因此,我们可以和他们在部分技术转让上达成合作,就比如奥匈帝国战舰使用的装甲钢,火控系统等等,同时,可以把奥匈帝国海军造船厂的一些高端人才,引入到东非。”

    “至于大规模的军舰交易,或许可以让他们和德国方面进行交流,我想德国人应该对他们的军舰会更感兴趣的。”

    东非海军和德国海军不同,东非海军对军舰的需求是完全足够的,同时本国工业体系完善,造船业规模庞大,即便需要军舰,也要优先考虑本国造船产业发展。

    而德国,他们对军舰的需求很大,如果能够吃掉奥匈帝国海军,那它们大概率愿意这样做,至于伦敦条约的限制,实际上现在已经和一张废纸没有太大区别,日本就已经退出了该条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