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章 术与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4章 术与道 (第3/3页)

分两路,丹朱和巴川一队,赤锋和巴山一队。

    此时,赤锋和巴山,便带着一队人,守在山谷险要之处。

    他们身上,无不穿着蛮甲,将皮肉包裹得严严实实,甲下套着坚韧皮甲,皮肤外上还涂抹了草药,以延缓毒药的腐蚀和麻痹。

    而蛮甲上,还有墨画临时画下的,吸收毒素用的木系阵法。

    他们伏杀的位置,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如何伏杀,整个过程也都是精心筹划的。

    这是“开卷考试”,考题被墨画,一五一十,全都给提前泄露出来了。

    赤锋这种身经百战的蛮将,没道理不准备完全。

    当然,赤锋的心中,还是心存疑虑的。

    不光赤锋,丹雀部的所有人,心中都是迷茫且迷惑的。

    “仗……真能这么打么?”

    巴山长老的大块头,躲在山林里,见夜黑风高,一片暗沉,便忍不住问赤锋:

    “赤锋大人,巫先生说的,是真的么?他还真能未卜先知不成?虽说王庭的巫祝,的确能卜算一些吉凶,但也不可能算得这么详细吧?这等同于,把毕方部的裤子都给扒了,把他们的卵子都给看清楚了……”

    赤锋肃然地看了巴山一眼。

    巴山立马住口。

    四周有些安静,夜风簌簌,过了片刻后,赤锋这才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巫先生所言,是真是假。”

    他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不是没遇到一些奇人异士,隐秘巫修,乃至于正统的王庭巫祝。

    一些高人,也的确有“占卜祸福”的能力。

    可“祸福”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这种祸福的卜算,跟巫先生的“神谕”相比,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将对方的进攻路线,天时,地点,人数,手段,动向……巨细靡遗,全都预示出来了。

    这种“神谕”,实在是太过离谱了。

    赤锋真的很难相信。

    可事实证明,巫先生从不打诳语。他说的话,大多都应验了。他做的事,也都非常人所能为。

    因此,这次哪怕有万一的可能,也值得埋伏这一晚……

    赤锋沉声道:“不要分心,仔细警戒。”

    “是。”巴山点头,不敢大意。

    山风凄凉,时间一点点流逝。

    终于,到了寅时末,也就是墨画的“神谕”,预示的那个时间,远处的黑暗中,传来了一丝丝人息。

    过了一会,山林轻曳,林中走出了一堆如同鬼魅般的蛮兵。

    这些蛮兵,无不轻装简行,手持利刃,训练有素,走在黑暗中,气息十分淡薄。

    “来了!”

    赤锋瞳孔一缩,细细打量,发现这批蛮兵,与“巫先生”口中的描述,一般无二。

    行军时间和路线,也一点不差。

    这场仗,明明还没打,赤锋突然便有一种,自己已经打过了一遍的“熟悉”感。

    巴山心中,也是惊愕的。

    “巫先生说的,竟然是真的?他竟真的能料事如神?”

    “这位一脸年轻的巫先生,当真是‘强’得邪门……”

    赤锋和巴山,对视了一眼,两人目光都渐渐变得冰冷。

    这些时日来,被毕方部偷袭围杀的怒意涌上心头。

    报仇的机会,总算是来了。

    杀意如猛兽,骤然显现。

    火红的大刀,撕破黑暗,金丹的灵力宛如炼狱的业火,瞬间便令几个毕方部的蛮兵身首异处。

    而后用作陷阱的困阵爆开。

    不少毕方部蛮兵,被阵法困住,陷入泥沙,或是山牢,一瞬间动弹不得。

    丹雀部的蛮兵冲上前去,将他们乱刀砍死。

    “杀!杀!”

    血气一激,丹雀部瞬间杀红了眼。

    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伏杀,毕方部一时大乱。

    与此同时,其他各个地方的战斗,也拉开了帷幕。

    丹朱的朱雀玄火翎衣,也点亮了夜空。

    黑夜的山林中,各种阵法,灵力和血气的光芒,此起彼伏。

    杀意震动山林,夜风中已经带了血腥味。

    厮杀的双方不变,但形势却变了,攻与守,杀与逃也变了。

    墨画在坐在石殿的房梁上,稳稳当当地眺望远方,隔山观火。

    既观察着战局,同时也在心中,初步验证着自己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领悟,以及对因果之术更深刻的认知。

    因果并非“玄”学,而是建立在“实”的基础上的,一种虚实结合的神道之学。

    因果不能脱离现世,不能空算,不能空学。

    因果有术,但“术”的确只是“媒介”,是“桥梁”。

    可用“术”,却不可依赖“术”。

    “术”就像是“木筏”,是助人渡过因果之海,达到彼岸寻求“大道”的媒介。

    术的目的,是为了“道”。

    墨画一怔,恍惚间记得,当初师父在教自己阵法时,也说过类似的话。

    阵法的阵纹,阵枢,阵眼都只是“形式”,是表象,是用来悟道的“媒介”。

    要勤学苦练,参悟阵法。

    但最终的目的,不是执着于阵法,而是通过阵法,去领悟阵法的道,乃至寻求最终的“长生大道”。

    因果和阵法是一样的,术和道的关系,也是一样的。

    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术法千别,触类旁通。

    墨画目光震颤,心神渐渐通明。

    他似乎觉得,自己这二三十年所学的,所聆听的,所感受的,所思考的,那些驳杂的阵法和法门,渐渐都归拢了起来,在他面前,凝成了一条道的雏形。

    一条以神识为根基,可包罗万千法门的,他自己的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