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章 忠骨早许君王前,犹照当年旧征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章 忠骨早许君王前,犹照当年旧征鞍 (第2/3页)

了这等蛮荒之地。

    十一月十三日,天哭。

    天边飘来了乌云,乌云之内,电闪雷鸣,乌云之下,海浪滔天,狂暴的海浪拍打着港口,所有的船只已经躲进了金山内海之内,躲避这次风暴,狂风在嘶吼,甚至连路边的行道树都被连根拔起。

    雨热不同期,是金山城典型的气候。

    金山城是天然良港,因为在海角堡只有一个三里长的出海口,这条宽不足三里的金山海峡,阻拦了东太平洋的狂暴风暴,而这个出海口内,有一片面积高达160万亩的海湾,为船只提供了足够的庇护所。

    海湾之内,可以养鱼、捕捞、养殖海带、海菜等等,而整个金山城,也是围绕着这个内海海湾在进行建设。

    潞王殿下初到金山国的第一年,斩杀里通红毛番的牙兵指挥谢瑞祥,依靠水师的强悍战力,将金山城控制范围开拓了一百二十里,逼迫墨西哥总督府每年赔偿三十万银的贡币,武装巡游东太三大总督府,再斩金山士族这些得寸进尺的食利者。

    这是潞王殿下到金山国后的三把火,这三把火烧完之后,金山国形成了以潞王为绝对核心、绝对威权的统治阶级,主持金山国大小事务。

    潞王是天潢贵胄,就是他本人是个废物,他也会获得自己该有的地位,他背后是整个大明,只不过潞王不是废物,把这些事儿做的更好。

    一切都很顺利,唯一让朱翊镠难受的事儿,他一天到晚都要做事,忙的和磨坊里的驴几乎没有区别!

    当年嘲笑皇兄的话,原封不动的射中了他的眉心!

    “再送公文来,我就回大明了!不要再送了!”朱翊镠处理完了今天的公文之后,拍着桌子大声说道:“这王老五偷了赵老三的鸡,也要我来处置吗?要你金山府衙是做什么的?”

    权天沛赶忙说道:“殿下,是王家村和赵家村因为这只鸡,发生了械斗,在场超过三百人,打死三人,打伤六十余人。”

    权天沛保这些金山士族,不是他和这些士族有什么利益勾兑,他也有退路,陛下曾经亲口承诺过他,如果事不可为,就回大明,大明再想办法开拓。

    权天沛掌管金矿,也掌管了大明货物集散,这是金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跟士族勾兑那点银子,简直不值一提。

    权天沛保士族,是为了保护金山国底层的基本稳定,偷了几只鸡这种事,如果有士族,这场大规模械斗,就不会发生。

    这些士族们别的不会,人情世故这块,绝对是极为精通。

    潞王自然懂这个道理,所以他第一次议价也答应了士族的请求,但是第二次的提价,把潞王逼到墙角。

    “还怪我了?我要是不去收拾他们,明天他们就要骑在我的脖子上,为所欲为了!”朱翊镠略有些不满的揉了揉额头,自从士族被抓后,小矛盾演变成大冲突的事儿,层出不绝。

    “殿下,臣有一策。”孟金泉见殿下头疼,拿出了一本奏疏,放在了潞王的面前。

    “哦?”朱翊镠眼前一亮,打开了奏疏看了许久,这本奏疏说复杂,是真的复杂,洋洋洒洒近五千字,但说简单,可以简单归纳为两个字:秦制。

    以军功为主,建立一套二十等爵制,重新构建金山国整体秩序,同时配套二十等爵的高低,确定田亩、宅院规制。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整体以商鞅变法为主体,结合当下金山国的现状,制定的一整套律法制度。

    “金山伯也看看。”朱翊镠把奏疏交给了权天沛,权天沛越看越是心惊胆战,他倒是小瞧了孟金泉,这读书人的心肝脾肺都是黑的。

    这套制度对于当下私斗大于公斗、内压大于外压、开拓大于经营的金山国而言,再合适不过了,但这个制度一出,不知道要死多少夷人了,因为确定爵位高低的就是夷人的脑袋。

    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不太认同这个制度,但眼下,却是最合适的。”权天沛谨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原则上反对,实际赞同。

    秦国这套办法,最适合穷鬼国家了,此时此刻的金山国,就是穷鬼中的穷鬼,杀人立战功,确定社会地位、田亩、宅院的办法,太适合开拓了。

    “骆帅以为如何?”朱翊镠收回了奏疏,将奏疏递给了骆尚志。

    “殿下觉得可行,那就可行。”骆尚志没看奏疏,先回答了朱翊镠的问题后,再打开了奏疏,文绉绉的话看起来有点麻烦,但骆尚志还是看懂了,而且看出了些问题来。

    不过骆尚志没有说,他是陛下委派保护潞王的将领,三年期满,他就回到大明,前往南洋任南洋水师总兵,金山国事,骆尚志从来都是听命行事。

    这套办法好,但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足够的制度,来防范暴力的失控。

    孟金泉看着骆尚志的神情,略有些无奈,他这套秦法掏出来的主要目的,不是夷人的脑袋,而是骆尚志这个人,确切地说,他想把骆尚志留在金山国。

    奏疏里缺陷,或者说对军队缺少足够的约束,目的就是让骆尚志看到在金山国做大将军的好处,几乎为所欲为。

    但骆尚志根本不为所动。

    “为何吕宋、旧港、金池等地不用秦法?”朱翊镠问出了自己的疑惑,这个制度这么适合开拓,可是吕宋、旧港、金池,都不使用这种办法。

    孟金泉稍加斟酌,低声说道:“殿下,金山国是大明藩属国,和总督府还是有区别的,几位总督有自己的顾虑。”

    潞王就藩是分家,总督府是大明总督府,性质完全不同。

    孟金泉小心的提醒了潞王殿下,几位总督府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而是做不了,他们不能胡闹,否则他们的子嗣们,连回大明都难如登天,慢慢的就被同化成了当地的夷人。

    为了避免殷宗信所言的退化,各总督府总督们可不敢这么胡闹,秦制这东西,多少有点犯了忌讳。

    朱翊镠身份不同,他无论怎么胡闹,都不会招致圣怒,招致陛下的忌惮,潞王府的子孙无论如何都可以回到大明,避免殖民者本地化的退化问题。

    “如此,那孟长史就负责此事吧。”朱翊镠综合了各方意见,确定了孟金泉的谏言,行秦法秦制,军功开路。

    开辟这条路,中原王朝也走了四千多年了,该怎么走,老祖宗早就铺好了路。

    吕宋、旧港、金池总督府不用这套办法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不是穷鬼,他们离大明都不算远,是小三角贸易最重要的一环,是倭奴、夷奴的接收地,是原料生产地,他们足够的富有,不需要用这法子。

    对于潞王而言,这根本就是别无选择之事。

    金山国缺乏足够分量的国朝构建核心,他朱翊镠算是威权核心,但制度是另外一个核心,对于穷鬼中的穷鬼而言,金山国只能用这套办法,来划分社会阶级,而后去分配利益。

    权天沛和骆尚志选择了离开,孟金泉和赵穆,留在了勤王殿的御书房,孟金泉把奏疏的后半部分交给了潞王殿下,如何约束暴力,是中原王朝历经千余年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孟金泉自然有设计。

    “殿下,如果无法留下骆帅,这对金山国而言,是巨大损失,臣斗胆,骆帅一走,恐怕还有纷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