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太平号对赌六扇门 (第3/3页)
只能找个向导给我们带路。
结果,我们在附近转了一圈,不是没人知道双棺沟在哪儿,就是直说自己不敢往那边走。
我后来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双棺沟其实是一道峡谷,里面大得惊人,不知道双棺准确的地方,就是找上十天半月也找不到地方。
我正在犯愁的时候,有个村子里的保长悄悄告诉我一个消息:“有个人能找到双棺沟。那人叫李四,是个打柴的。山里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但是,那人前段时间被人杀了白鸭,秋后就问斩。你要是能把他弄出来,准能找到双棺沟。”
“杀白鸭”也叫“宰白鸭”,并不是真的去宰一只鸭子,而是清代刑场里一种花钱买替死鬼的黑话。
“杀白鸭”这事儿早在清代之前就有,只不过到了清代成了风气而已。从乾隆之后,不少有钱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就花重金收买贫苦人家的人去“顶包”认罪,最后被押上刑场砍头。这些被买来替死的人就像菜市上待宰的白色鸭子,只能任人宰割、毫无反抗之力,所以民间把这种勾当称为“杀白鸭”。
被当成白鸭去顶凶的人,往往只有十几岁,甚至会出现父母收了钱后劝子女去送死的事情。即便,有些官员发现疑点,也常因官官相护、证据制度薄弱而不了了之。
我和叶欢在监狱里看见了李四,也不由得愣了一下。
白鸭的年纪往往不大,一般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因为,孩子善于背口供,就算背错了,地方官也能用“年纪小吓得昏了头糊弄过去”。而且孩子的社会关系少,只要父母收了钱,就没有人替他喊冤。而且,孩子价格不高,东家出钱也少。
这个李四看面相都已经三十多了,那一身肉疙瘩看上去也是有些身手的人,他怎么会被当成白鸭弄进监狱里?
更奇怪的是,那李四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我去的时候,他正躺在牢房里呼呼大睡,就像是不知道自己要被砍头一样。
我对狱卒说了一句:“把那李四弄出来,我要带走。”狱卒马上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