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八十二章:八蜡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八十二章:八蜡铺 (第2/3页)



    上百辆盾车呈一字排开,遮蔽着三千余名蒙古的轻兵和正红旗千余全副武装的旗兵缓缓向前。

    后续则是更多的盾车,更多的步骑。

    时间,并不站在清军这一方。

    济尔哈朗也知晓这一点。

    所以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仅仅是第一波的进攻,在正面他就压上了六千蒙古轻兵,与两红旗的六千名战兵。

    从中军驰援而来的八千镶黄旗战兵被济尔哈朗安排在八蜡铺西的位置,那里济尔哈朗还放了一万的蒙古轻骑,用以防备曹变蛟所领的靖南军左翼骑兵。

    右翼济尔哈朗也安置了一支蒙古万骑警惕战场。

    一旦正面的步兵接近八蜡铺的营垒之时,这两支蒙古的万骑也将会加入战场对于八蜡铺内靖南军的守军进行袭扰牵制。

    麾下两万六千余名外藩蒙古的轻骑被济尔哈朗悉数撒出阵线。

    镶黄旗的甲兵被放置在西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曹变蛟所领的靖南军左翼骑兵虽然被击退,但是仍然徘徊在八蜡铺的西南方。

    单单一支蒙古万骑,是不可能挡住靖南军骑兵的冲击的。

    所以济尔哈朗才将八千镶黄旗的旗兵放在了同样的位置。

    第一波的攻势,济尔哈朗一共投入了四万六千的战兵。

    济尔哈朗的周围,只剩下了八千镶红旗的甲兵。

    这些军兵,是济尔哈朗留作预备队,防备冲击,以及第二波的攻势的所用。

    他并没有期望第一波的攻势便能够一鼓作气击破靖南军的阵地。

    绵长的海螺声在清军的阵线之上回荡。

    成千上万的蒙古轻骑宛若水泄银川一般漫过了大地,宛若大雁展开的羽翼一般,向着八蜡铺靖南军的阵地笼罩而去。

    在层层盾车的掩护下,清军大阵宛若移动的黑云一般缓缓向前,向着前方不远处的八蜡铺坚定的挺进。

    在军兵们的鞭策下,随军的包衣们正拼命推动着沉重的盾车。

    站在最前沿盾车后方的是蒙古的轻兵。

    他们大多都是身穿着各式的裘衣,头戴着毡帽,罕有穿着盔甲者。

    长期以来明庭对于蒙古诸部的经济制裁,让他们难以根本没有办法很好的武装自己。

    在入关之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武备的补充,但是终究还是难以完全武装。

    明庭北国各地武库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兵甲,早就已经在连番的进剿和不断的输送之下消耗殆尽。

    剩下的多半都是根本难以堪勇的武器和盔甲。

    他们的腰间挂着近战的兵刃,一手握持着骑弓,一手按着腰间的箭袋,缓缓的向前。

    在他们的后方,则是则是清军步弓手。

    他们的装备比起前阵的蒙古轻兵无疑是要精良的更多。

    他们大多身穿着赤色的布面甲,腰间佩戴着顺刀、铁骨朵等一众军械。

    和前阵跟随着盾车前行的蒙古轻兵们一样,他们同样是提弓按箭而行。

    而在更后方,则是两红旗的精锐甲兵。

    这些精锐甲兵,大多身着明甲,身上鼓鼓囊囊,腰间同样系着制式的顺刀,不过弓箭却是刮在了他们的腰间并没有握持着。

    前方一些的甲兵佩戴着一面盾牌,无疑是军中负责破阵的刀盾兵。

    而后方一些的甲兵则是肩扛着虎枪。

    刀枪如林,在阳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寒光。

    大阵的最后方,是上千名身着明甲头戴明盔的两红旗护军。

    他们骑乘着战马,压在大阵的最后缓缓而行。

    红缨如怒,随风卷动。

    他们是清军之中真正的精锐,无一不是百战的精兵,无一不是杀戮的机器。

    他们。

    是压阵的支柱。

    浩浩荡荡,如山如林。

    赤色的甲衣、森然的兵刃,构成了一道仿佛无法阻挡的死亡洪流,势不可挡的满过了济宁东郊的旷野。

    八蜡铺靖南军阵地之上,一片肃杀。

    陈永福站在棱堡的观测台内,沉稳的注视着缓缓压来的清军。

    清军推进的速度很快,极高的组织度使得他们整队的时间快的惊人。

    仅仅是片刻的功夫,他们便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