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覆压 (第2/3页)
攻,压制城墙上的火力。
同时将围困宁远的兵马也调来了不少,从关外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
南翼城那边,明军的水师徘徊在侧翼,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展开兵力。
西罗城的守军顽强,同时凭借着城中作为支援的骑兵,一时间也难以拿下。
东罗城进攻的部队只是牵制作用,因此也没有多少的战果。
但是北翼城的进攻一直都很顺利。
在鏖战了多日之后,黄台吉下令关外分遣一支部队从关外进攻北翼城,两面包夹北翼城的守军。
北翼城的防线很快便陷入了崩溃之中。
但是就在他们即将要攻破北翼城的时候……
靖南军的兵马,出现了。
与靖南军兵马一起出现的,是那连绵不断的铳炮声,还有嘹亮的天鹅音。
山海关内的明军骑兵趁势出击,北翼城外的攻城部队遭遇大败,铩羽而归。
最终的结果,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攻城战众,他们在山海关关城的下方丢下了将近六千人的尸体,却没有存进。
黄台吉的质问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不过在收兵回营之后的黄昏,黄台吉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阿济格带领的东路军攻破了莱州府的昌邑,通过当地的俘虏和百姓了解到。
前不久,一支打着靖难军旗号的兵马一路急行,从南面过莱州,似乎是往登莱方向行军而去。
“该死的陈望。”
黄台吉一把揉碎了手中的军报。
关城之内的这支靖南军,无疑正是那支前不久经过昌邑的兵马。
陈望早就预料到他会进攻关宁,也预料到单凭关宁的兵马难以守住,所以提前派兵前来。
靖南军的这支兵马,乘坐着海船从山东一路远洋而来。
黄台吉的猜想并没有错误。
清军云集大军八万余众,将孔有德等三顺王麾下善于攻坚的兵马都从山东调走。
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怎么可能瞒过靖南军情报司的耳目。
关宁之地极为重要,陈望自然是不可能就这样放任黄台吉轻易攻取关宁。
再者,陈望一早也预料到了黄台吉在这样的时局之下,必然征召外藩蒙古助阵。
吴三桂的反叛,完全是在陈望的预料之中。
清军攻陷了京师,吴三桂的父亲与一众亲族都沦为人质。
再加上清军的大军压境,依照吴三桂一贯以来的表现,投降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陈望一早便让情报司严格监控吴三桂的行营、宅邸,果然截获了吴三桂和清廷的来往书信。
随后的事情,便是事先告知祖泽傅,马进忠揭露实情,关城之上逼出吴三桂。
以吴三桂为首的投降派这类内患已除,但是外忧并没有解决。
无论辽镇是战是降,单凭辽镇的兵马,关宁两地要不了多久便会沦陷。
所以陈望便立即传令惠登相领山东镇第一师,整兵一万两千人北上驰援关宁。
山东镇第一师的兵马经由扬州之战损失惨重,不过在北上之后,陈望从平南、河南、还有山东等镇麾下抽调精锐填补入内,补足了人数。
山东镇第一师的师长是总兵高杰。
但是高杰在扬州之战受伤严重,虽然不至于致命,但是却暂时没有办法长途跋涉,以及亲身上阵。
所以陈望让高杰和惠登相暂时换领部队,让惠登相领兵北上,高杰则是领着山东镇第二师坐镇海州。
对于这一切黄台吉自然是并不知情,清廷对于明廷多有渗透,但也只是明廷,只是北国。
靖南军所控制的地区不敢说是铁板一块,但是在情报司和各镇兵马的监管之下,清军的耳目并不能得到太多的消息。
黄台吉的神情不由自主的又再度阴郁了数分。
昔日攻伐明廷之时,之所以能屡屡得胜,很大程度在于请报上的优势。
明廷的九边就和筛子没有什么两样,拿着情报来换消息的人比比皆是,晋商就是他们最大的助力之一。
明军的动向在他们的眼里一清二楚,明廷的方略,甚至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