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八章 银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八章 银川 (第2/3页)

始压缩实物税地规模。多折合成钱和金银。”

    “折合成现钱也是个好法。”杨华心微微一动。后勤那一块他也有过研究。损耗问题是比较大。也不好核准。如果全变成现钱。也利于数字化管理。否则。一味扣除损耗。高昌手下地人又不是圣人。难免不动心思。

    杨华问高昌:“你觉得呢?”

    高昌微微一思索:“全部征收现钱,一应物资由国家统一拨钱采买倒是一个好法。大人这是担心后勤司人员贪墨,如此一来,也可绝了他们的歪心思。不过,现钱也是有损耗地。比如生锈,比如钱的成色。”

    杨华点点头:“我也知道不同的铜钱成色也不一样,不过,我的意思是铜钱只做为一种辅助货币在市面上流通。国家的财政开支都用白银,白银再怎么搀假总不至于像铜钱那么离谱吧?”

    高昌:“全用白银也不是不可以,可白银地数量总归有限。我建议,白银和铜钱同时做为主要结算货币。”

    杨华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白银作为主要结算单位大量流通是在明朝。明朝地经济虽然比宋朝欠发达,可用银做货币体系的本位有一个先天优势----南美洲的白银大量输入国。-----而北宋之时,国本就是一个缺银的国家,大量流通不太现实。也只能作为一个大额结算单位而存在了。

    “可以。”杨华同意高昌的意见,他指着那个老卒说:“我天承朝新立,财政一

    很大问题。现在拿下夏国,可算是发了大财。你所v司也要扩大规模,以前那小作坊,小帐房要变上一变了。这个老人家管了一辈府库,你可得向人家虚心请教啊!”

    高昌连忙说:“是。”

    杨华对那个老卒说:“你继续说钱库是如何防盗地。”

    老卒道:“其实,户部大库守备森严,外人想进来偷窃是没任何可能的。可我夏国库房每年都要短缺大量地现钱,究其原因还不是监守自盗。弄到现在,户部手头只有一包烂帐,连户部的官们都不知道国家究竟有多少钱。”

    听他这么说,杨华来了兴趣:“我看了一下,你们库房管理很严格地,怎么可能将库房里面的现钱偷出去?”

    老卒笑道:“夏国府库管理严格,所有进库之人都地脱得精光,换上制服才能进入。而且,出库之时还得从一条凳上跳过去,拍拍手,批散头发,防止夹带。可就这样,依旧有人能将里面的铜钱和银带出去。”

    孙重山听得入神,禁不住插嘴,“那守卫们用的是什么法。”

    老卒道:“最常用的法是用谷道带出去。”

    “谷道,哪是什么东西?”孙重山有些不解。

    “就是屁股呀!”高昌瞪了他一眼。

    孙重山寒毛都竖了起来。

    老卒点点头:“用谷道夹带,因为每次带出去的量有限,所以,不值钱的东西他们都是不会带的,要带就带银,如此才不枉走上这一遭。不过,这事也没有绝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