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乾顺 (第2/3页)
自从三岁登基。十岁亲政起。兴教。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自问德行无亏。老天为何如此待我?”
听到皇帝地悲叹。王师信也泪湿沾襟。他哀号一声:“陛下啊。其实。我党项地衰弱始于我族进兴庆府。放弃游牧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这么多年来。我党项人已经从弓马娴熟地猎人变成了农夫。又如何是河东强盗地对手?”
“难道朕真的要答应杨华把银川平原和河套平|让给他吗,难道朕真的要弃祖宗陵寝于不顾吗?”
“陛下,如今之计只能死守。”王师信说。
李乾顺摇头:“守,又能守多久,终究还有破城的那一天。”
“倒是未必。”王师信安慰立乾顺,说:“我城还有七万士卒,二十多万百姓,不缺人力。而现在已经进入隆冬,河东军攻城不易。只要我们拖延上三五个月,一旦陕西局势恶化,杨华就不得不退兵南下了。关牵动宋朝政局,天承朝和建炎朝势在必争。河东军主力全被我牵制在兴庆府,自然也没有力量经略关,杨华若再不南下,关将不可收拾。”
听王师信这么一说,李乾顺有些振作起来:“如果那样,倒也可以守上一守。”
王师信连连点头:“不但如此,河东军全力入夏,河东老巢必然空虚,女真人未必没有去太原拣便宜的想法。当然,就算女真不去山西,而是一心攻击河南,太原也未必安生。臣听人说,建炎朝河北统制管王彦的军队刚被女真人剿灭,残部已经逃入太行山区,
杨华地地盘。王彦这人素有大志,是建炎朝少有的绝对不会甘心就此失败,必定在山西征丁征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旦王彦壮大,盘踞河东不走。杨华就有得头疼了。因此,臣以为,杨华这次围攻兴庆府,最多坚持三两个月。到时候,后院失火,必定引军而去。如此,兴庆府之围也就不解而解了。”
听王师信这么说,李乾顺舒了一口气:“王爱卿,如果这样,守也是上上之策。我兴庆府城有三十万军民,不缺人丁,守上半年一年不成问题。”
“可是陛下……”王师信欲言又止。
“王卿有话请讲。”李乾顺心情变好,苍白地面孔上带着一丝微笑。
“是……有一个难题。”王师信吞吞吐吐地说:“城存粮不足啊!”
“什么?”李乾顺有吃惊,声音大了起来:“王卿,你上个月不是还对我说城军粮足够吃到来年五月吗?如果节约点用,支撑一年不成问题。”
王师信满头热汗水:“陛下,个数目出了点问题。京城存粮每年秋季新粮入库的时候都要补充,并将往年存粮更换掉。今年因为秋粮被杨华抢割,没征集到足够数目,所以,户部就拨下一笔款,折合粮食数目上帐。”说着,他便将事情地来龙去脉一一同李乾顺说了。
“啊!”李乾顺脑里嗡地一声。户部那群人的猫腻他有所耳闻,却没~到这些家伙居然如此胆大。
原来,今年秋粮因为被东军抢劫了,致使内存粮不足。于是,京城粮价飞涨。户部地官员见此良机,将往年存粮一一卖出,赚取差价。只等河东军退,再买平价粮补上。而西夏的制度和政府运作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