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五章 后勤准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五章 后勤准备 (第2/3页)

人窈窕地身资,微笑:“早知道就不给你了。对了,除了囤积必要的金银外,铜钱就不要存得太多,尽量换成物资吧。尤其是粮食,还得多准备些。”一想起那天那个烂眼圈的老人说今年冬天有大灾,杨华心就有些发紧。

    “好地。”不过,高昌还是提醒杨华:“大人,二十万大军啊,要吃要喝要,你该怎么办呢?”

    杨华一摊手,“我又能怎么办?李纲大人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我,只能拾漏补缺,头疼医头脚通医脚,走一步看一步了。”

    “只怕大人到时候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大人也是沙场宿将,当知道其的厉害。战场之上是打不得马虎眼的。”

    杨华烦躁地摘下额上的湿巾仍到桌上:“我有能怎么样,就算把我那点家底全贴进去,也维持不了几天。”

    “地里的麦成熟了。”

    “什么。”

    “隆德府地里的麦成熟了,全割了,应该能维持一场为时一月的大战。”高昌淡淡地说:“就看大人是否能下得去那个手了。”

    “说说你的意思。”杨华不动声色地看着他。

    高昌道:“现在是月旬,正是小麦地收割季节。我已经计算过,整个隆德府可收麦二十万石,若将军把今年的夏税截留了,可得八万石小麦。”北宋的赋税由两部分组成:实物和现钱。

    实物主要是粮食和布匹,这可是杨华急需的战略物资。

    高昌又说:“若将军截留夏税。将来若朝廷追究下来,只怕您会有大麻烦。”

    杨华嘿嘿一笑:“也不是不可以,我杨华本就是一个跋扈将军,身上的麻烦还嫌少呢!就这么办,提前征税。对了,相州那边也要派人去同汪知府说一句。我龙卫军地私盐的提成就不要现钱了,全部换成粮食。你计算一下,包括正常的赋税和强制征收,我们一共可以筹集多少粮食和布匹?”

    高昌很快计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粮食十万石,食用肉食一万斤、上好细麻布四千匹、粗麻布千匹。生铁一万斤,熟铁两千斤、桐油五百斤、火油百斤、药材三千斤、各类竹材木材无法统计。

    还需征发两万民夫,千头大牲口。

    “竭地之所出啊!”杨华叹息一声:“这就是隆德府地战争潜力,经此一役,我隆德府算是元气大伤了。就这么办吧。”

    就目前看来。十万石粮食供给二十万大军食用。问题是,这些粮食还不可能全部落到每个士兵头上。路上负责运输的民夫要吃粮食,牲口要吃粮食。等运抵目地地。只余五万石不到。摊到每个士兵头上,也不过二十斤的样。

    加上各路大军自带的粮草,每人也不过三十斤的样。

    在战争状态下,以每人每天吃三斤计算,只能够维持十天。节约点,可以维持二十天。这还不算牲口的嚼裹。

    也就是说,以统一计算下来,二十万人的北宋大军只能够进行一次为期十五天的大规模战役。十五天只内若不能解决战斗,等待他们地就是又一场大败。

    要想截留隆得府地夏税并不是杨华一个人说了算。他当然可以不顾一切地蛮干,只要能打败金军,个人地荣辱算不了什么。可是,只怕事情还没办法,就被人制止了,如此一来,不但不能征集到足够地物资,自己也要被监察院御使们弹劾得满头是包。

    这事还得拉李纲下水才行,当今皇帝虽然是个顽童性格。但最怕李纲。只要有李纲出面,事情或有可为。

    “可以。”李纲很爽快地点了点头:“可以截留,我马上给天写一份奏折,请他降下恩旨同意我等所求。”

    “只怕陛下不会答应的。”杨华苦笑。

    李纲沉吟片刻,立即道:“成,暂时瞒过陛下,等这一仗打完再说。只要能成功救援太原,天想来也不会怪罪地。”

    “是,末将这就去收税。”

    “你等等。”李纲叫住杨华:“我准备在下月旬对太原之敌发起总攻。时间紧迫。你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将一应钱粮物资准备妥当,抓紧点。”

    “这么快?”杨华头上热汗滚滚:“大人。是不是在延后一些时间。”

    “不行!”李纲斩钉截铁地说:“宗翰主力随时都有可能南下,此战必须在秋天前结束,我们等不起。再说了,朝廷政令朝令夕改,今天喊打,明天未必不去割地求和。”

    “是。对了,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