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九章 帝王家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九章 帝王家事 (第2/3页)

道君皇帝又要回京。一国二君,怎么安置,如何安置,都值得推敲。总不成再让太上道君皇帝住皇宫里去吧?我琢磨了一下,最有可能将之安置在撷景园。

    撷景园本是一处皇家园林,风景虽佳。但未免失之简陋,若就这么草草住进去。太上的面上也过不去,也不能璋显陛下地仁孝之心。简单的修葺还是有必要的。

    但你也知道,东京经此兵灾,府库空虚。哪里还有银钱。我相州仓廪殷实,正可解陛下之忧。

    反正夏税迟早也要交,早缴,那叫雪送炭。迟上两月,锦上添花,未必能显出我等的一片赤忱忠心。”

    杨华心暗骂一声马屁精。但却对这个汪大人的做人作官十分赞赏。忙起身道:“大人放心,若朝廷真有军令过来调我龙卫军去迎太上皇,将今年的夏税解送去不过是举手之劳。”

    正说着话,朱梦说走进来对杨华道:“杨指挥使,三衙、枢秘院、兵部有急递。”

    杨华骇然,难道真有军令送来,这个汪伯彦还真神了。

    这道军令很简单:命杨华率龙卫军去陈留,归尚书右丞李纲节制,迎太上道君皇帝回京。

    能够再次同李纲相聚让杨华很是高兴。再说了,来北宋这么几年,他还没见过道君皇帝赵佶。内心对这个风流天还是很好奇的。

    临行前,朱梦说突然找上门来,对杨华道:“杨指挥,不知道你这次去东京要带多少人马?”

    杨华无所谓地说:“又不是去打仗,带那么多人去做什么。我从东京来相州时才五十人,这次回去还带五十人。人少,事少,也省得麻烦。”

    “你还是多带些人去吧,最好尽起精锐。”朱梦说微微一笑。

    “此话怎讲?”杨华大为不解。

    “官家很看重将军的。至少在他心目,将军是他一手提拔地。”朱梦说道:“听闻太上道君皇帝在镇江截留漕运,又招东南勤王兵马入卫。致开封之战,东南竟无一兵一卒北上勤王。太上这次回来,今上地位尴尬。将军此去得小心,每一步都凶险异常,千万不可马虎。”

    杨华淡淡一笑:“事情还真有些复杂啊。不过,有李相在,自有他斟酌权衡。我听命行事就是了。”

    朱梦说点点头:“李相乃赤忱君,听他地总归没错。”话虽这么说,朱梦说却一脸不以为然的样。

    回去之后,杨华琢磨了半天,一股寒流突然从心头流过。大叫一声:“可恶!”

    难怪朱梦说的话只说了一半,原来这一次去开封还真是凶险异常啊!

    大殿寂静无声,没有风,鹅黄色的帷幕低垂着抚在明净的金砖上。四月地开封像一口锅盖下来,闷热得让人懊恼。

    杨华小心地跪在地上。偷眼打量着阔别已久的大宋皇帝赵桓。

    这地方原本是太上道君皇帝清修之所。日常也没几个人。只一个内侍模样的人轻手轻脚走上前去,拿起一张湿绢在皇帝略显灰白的脸擦了擦。

    年轻地皇帝赵桓正盘膝坐在蒲团上。被冷水一激,睁开满是红丝的眼睛,不耐烦地朝那个太监挥了挥手:“去把门关上,没朕旨意,任何人不许进来。”

    门沉重地关上了,那个太监又站后皇帝身边。屋里更热,杨华口发苦。

    “杨华,太上道君皇帝一直在此修炼,你说,世界上真有神仙吗?”杨华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只随口回答说:“回陛下,孔圣人说过,不语怪力乱神。神仙之说,以微臣看来,好象有,也好象没有。臣也没见过,也只好存而不论了。”

    “你一个武夫,也知道孔圣人?”皇帝青灰色的脸突然有了一丝笑意。

    “臣当然知道,曾经曰过的:皇帝万岁万万岁。”

    那个太监捂嘴偷笑。

    皇帝也笑了起来:“不学无术,孔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

    杨华就是要在皇帝面前装出一副粗鲁无的模样,若太精明,对一个武将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他忙道:“陛下说没有,那就是没有了。臣愚钝。”

    皇帝突然将笑容一收:“杨华,我听说你私下对朕颇多怨言,说你在相州大破宗望大军,竟然没得到朝廷赏赐。你老实回答朕,有没有这么回事?”

    杨华忙道:“陛下,这话怎么说起地呢?臣对陛下的知遇之恩。那是五体投地,感激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有怨言?”

    那个太监又开始偷笑。

    皇帝忍无可忍,纠正杨华的口误:“是肝脑涂地。”话刚一说出口,这个年轻人就哈哈地大笑起来,“你这家伙。上次朕见你时,你还一副诚惶诚恐模样,我还以为你是一个老成之人。却不想,原来却是个不鄙夫。”

    “对对对,是肝脑涂地。”杨华忙道:“臣没读过书,用不好成语。再说了,臣这次从金人手里也抢了不少财物,就不需要陛下赏赐了。其还有几件好东西,若陛下要。臣叫人送过来。”

    “放肆!”那个太监一声低喝。

    皇帝一摆手,道:“杨华,那是你地缴获。归你龙卫军了。再说,汪伯彦地夏税已经送到,宫用度倒也宽裕。”

    皇帝笑了几句,一拍脑袋:“光顾着说笑,倒忘了正事。宣旨吧。”

    那个太监忙展开一张黄绫:“大宋皇帝手敕:即日起,升万州防御使、右武大夫、相州提刑、龙卫军指挥使杨华为卫大夫,忠州防御使提举醴泉观。此诏!”

    “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杨华忙磕下头去,心暗骂。又是虚衔。他以前地那个右武大夫是品,现在升为从五品卫大夫,按说也算军队高官了。可在杨华看来,还不如地方知州来得实在。没意思,实在没意思。

    等杨华谢完恩,皇帝突然从蒲团上站起来,慢慢走到他身边:“杨华。”声音很小,听起来有一丝犹豫。

    “臣在。”皇帝站在杨华面前,突然问:“你这次进京带了多少兵马?”

    杨华:“臣这次带了三百健

    “才这么点啊!”听得出来。皇帝很失望,声音里充满了颓丧。

    杨华心一个激灵,忙道:“龙卫军新建不久,都是新兵,前段日同金人大战,死伤甚重,能凑齐三百健儿已属不易。”看来,皇帝要说到正题了。

    “那……”皇帝用梦呓的声音说:“太上道君皇帝回来了,随行护架地还有童贯、高俅他们一干人等。你也知道。朕是不太想看见童公公他们地。这几个人很是讨厌。”

    杨华愕然,看来。皇帝这次是要动手了。

    来开封之后,他也没闲着,立即拜访了张邦昌等熟人。从张宰相的口,杨华大约嗅出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上次政治大清算,皇帝下诏处置贼,尽抄贼家产。其,王黼已被杨华伏杀,李彦被赐死,朱缅放归故里,贬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安置在华州。贬蔡京于儋州、蔡攸于雷州、童贯于吉阳军。

    并派开封府押解敦促。

    其他人现在无职无权,都束手就擒了,惟独只童贯这人不好对付。

    当初,太上道君皇帝离开开封之时,这个童公公就知道不好。立即带着三千捷胜军嫡系穿城而过,半路追上太上皇,一道去了镇江。他现在手头有兵,又有太上皇庇护,开封府拿他也没办法。

    其实,这事若在往常也好办,直接派一个狱吏前去就能搞定。那时的皇帝赵桓帝位稳固,又有一众主战派大臣支持。

    可问题是,皇帝为了打发走金人大军,将开封地百姓搜刮了个一穷二白。查抄贼,得罪了旧朝老臣;抢劫百姓,民心丧失;绥靖求和,割让三镇,士大夫齿冷。

    臣心、士心、民心都不在皇帝这边。他的支持度已经下降到危险地地步。

    这个时候,太上道君皇帝突然回开封来,问题就严重了。

    童贯一直呆在太上皇身边,加上手有兵,开封府的人拿他有没办法。这次太上皇回东京,如果有别样心思,童贯再联络上京城勤王兵马,换个皇帝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要处理好太上皇帝的问题,就得先处置童贯。处置完童贯之后。下一步应该是挟持赵佶,软禁于禁。

    这事交别人去做未必能做好,反有走漏风声的可能。这次皇帝诏杨华进京城,就是为这事而来的。

    一想到这里,杨华心就想骂娘。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幼稚皇帝光知道叫老干脏活,就是不给好处。又要马儿跑,又不喂食,世界上哪里有这么便宜地事情?

    帝王家事,那是世界上第一等凶险的活计,君不立于危墙之下,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沾边?

    看来,今天这一关不太好过,只能装傻充愣。走一步看一步了。

    杨华故意道:“陛下,童贯不是已经贬去吉阳军了吗,怎么还没走。是不是叫开封府地人再催催/”

    “他若肯走就好了,有太上皇在,开封府地人也拿他没办法。他这个人带惯了兵,跋扈得很。”皇帝轻叹一声,神色颓丧:“不说这些了。听说宗翰大军已经南下正在攻打隆德府,这事你可清楚。隆德能不能守住?”

    杨华没想到皇帝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