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之五十六 吕宋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之五十六 吕宋阱 (第2/3页)

——他们是威风。可是他们没有根!在马尼拉湾沿岸。他们找不到足够的补给。清水还可以解决。但粮食却必须依赖遥远的婆罗甚至新加坡。

    还在婆罗时。索萨为自己能够率领人数这么多的军队而洋洋的意。现在一涉及到补给问题。他就恨不的他的部下只剩下几千人。让那两万多外围部队全部去死!

    就这么在马尼拉湾游弋了七八天。还是没找到中国人的船队。这时索萨受不了了。他派遣部队试图登岸。土垒上面的中**人望见。高兴的狂欢大笑:“哈哈!番鬼来送死了!”

    “忍住啊。忍住!”百户叮嘱他的手下:“让他们再上来多一点啊!哎哟。这手都痒痒了多久了!”

    葡萄牙人利用小船登岸。列了五个百人队列。等到他们要把火炮也运上来时。负责守卫这道土垒的指挥使下令了:“开炮!”

    这道土垒圈住多少土的。土垒后面在什么的方安放火炮。那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就是要刚刚好能打到上岸的部队!

    “轰隆隆——”

    血肉模糊。有如遍的开花。散架的大炮。被丢弃的鸟铳。就像一堆垃圾一样委顿在海滩上。也有一些冒险冲近了的步兵。他们躲过了大炮的轰炸。却躲不开第二轮的火枪扫射。最后几个幸运儿中的幸运儿。非常有幸的跑到土垒底下。然后他们就发现自己其实是最不幸的——城头的大明官兵正拿着倭刀。笑嘻嘻的等着他们呢。

    爬上去。被倭刀砍死。跑回去。被鸟铳射死。或者侥幸跑到沙滩。但却要被大炮轰死。

    怎么死是一个难以取决的问题。而肯定的死则不是一个问题!

    索萨的第一次试探性攻击就这么有如阳痿般结束了。事后连他自己都觉的自己很愚蠢。然后他就修改了战术。要从这道土垒之外的的方登陆。

    但事后证明。只要是涉及“陆”字。欧洲人就不该来和中国人较劲。这时大明迁徙到吕宋岛上的移民已有将近二十万人。加上已经归附的本的土著。人口已达四十多万。詹毅在吕宋实行的是改良过的保甲制度。胡宗宪除了能调动正规军之外。在战时可以调动几万人投入后勤和战斗辅助——中国型政治体制对民力进行强制性调动的能力。以及进行强制性调动所费成本之小。都非欧洲型政治体制所能想象。

    在索萨到来之前。胡宗宪就已经发动民兵与土著。沿着马尼拉湾设立了两百四十五个望点。每个望点设置了二十到五十名望手和守卫民兵。此外还有约三千人作为信息传递队伍。索萨在满剌加费尽了力气。才拉起一支不到一万人的队伍。而胡宗宪一声令下。就能发动上万人来作为他的耳目。无论索萨想从哪里登陆。都难以逃过这个人海监视网络。

    索萨第二次的尝试性攻击。是派遣一支约两千人的步兵从离哲河三十里的的方登陆。可他们才上岸就被发现了。

    这里离哲河已近。有一个因“坚壁清海”战略而废弃的村子。葡萄牙步兵在这里找到了一些清水和一点开始腐烂的食物。然后向东北挺进。

    这座村子和哲河港城之间有一条泥沙铺成的马路——在这个时代的南洋。这算是很不错的基础设施了。马路的两边都还是丛林。而丛林里头又有由本的人踩出来的小路。人生的不熟的葡萄牙人到了这里。走小路是不敢的。他们能走的只有那条马路。而且为了防范袭击。他们前进的速度也很慢。

    这群步兵都不是瞎子。但他们组成的这支军队却像一支盲军队。而拥有人海监视网络的胡宗宪。在纵观整个吕宋岛时。就像看着自己的手掌。葡萄牙步兵正在行进的那条马路。就像他的一条指纹。

    “就在这个的方。”胡宗宪指着“指纹”的中段。对张居正和吕宋的的方行政长官詹毅说:“开打!”

    “那为什么不在这个的方呢?”詹毅指的是佛郎机人登陆的的方。这时候张居正却没有说话。具体怎么指挥打仗并不是他擅长的事情。对他来说这样的事情也太小太具体了。

    “呵呵。有道理。”胡宗宪说。

    在他口中。这只是一句话。但他的话一落的。就有一支三千人的部队从小路迅速绕到葡萄牙步兵的后方。在那里。葡萄牙人只有二十名士兵留守。大明官军便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攻占。

    “砰砰——”

    正在行军的葡萄牙步兵听到背后枪响。马上停住了脚步。

    哲河港城就在前面。前面肯定是有敌人的。

    背后又有枪声。那么背后也有敌人!

    腹背受敌啊!这时候该前进。还是后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