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真是见了鬼了! (第2/3页)
作。”
“是基础啊,还是项目啊?”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讲道:“听您这么一说,滨城船舶也要发达了,还能不能认咱们还是一回事呢。”
“呵呵呵——”李怀德也被他逗笑了,抬起手理了理他那日渐稀薄的几根碎毛,点头说道:“你看着办,尽量整合渤海湾的航运资源吧。”
“那津门和秦州的港口……”
李学武迟疑地看向老李问道:“这边也得做一做工作吧?”
“秦州主要是煤炭和渔业码头,你觉得有必要做港区协调吗?”
李怀德看了他讲道:“津门港这边我同高副主任谈过了,她去谈。”
“毕竟是渤海湾的一个重要港口,现在不重视,往后再重视就怕晚了。”李学武谨慎地提醒道:“相信冀省对咱们的合作也是欢迎的。”
“嗯,考察看一看吧。”
李怀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随后讲道:“营城港区到奉城这条线的铁路运输调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他认真地强调道:“尽量建立正常的合作关系,感情牌不太管用。”
“我明白您的顾虑,下来我同调度处的同志碰一下。”李学武点点头,看向老李问道:“不是说集团要成立联合物流发展总公司吗?”
他又看了看董文学,问道:“同铁路那边谈的怎么样了?”
“京城铁路自然是愿意的。”董文学拧了拧身子,侧身坐了,看向老李讲道:“估计上面还是有顾虑。”
“那就一点一点干呗。”
李学武笑了笑,没太在意地说道:“京城铁路愿意合作,那就先成立联合物流京城服务公司。”
他手指敲了敲椅子扶手讲道:“等京城公司发展好了,其他公司再组建,合并一起组建总公司。”
“麻烦是麻烦了一点,可总比拔着脖子等他们强。”
董文学也是赞同他的意见,看向老李讲道:“不如先干起来。”
老李点点头,对这个意见也是认同的,看向董文学说道:“下来上会讨论一下,可以的话就先执行。”
说完,他又看向李学武讲道:“联合物流这边好处理,联合储蓄银行进辽东这件事你得谨慎一点。”
他强调道:“就算有辽东工业支持,同本土资本牵线搭桥,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我这些天也在琢磨。”董文学接过话茬讲道:“辽东工业邀请联合储蓄银行进驻辽东的想法是什么。”
“工业变革遇到阻力了呗。”李学武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讲道:“他们是想一口气吃个胖子。”
“可资本不是这么运作的。”董文学微微皱眉讲道:“一旦联合储蓄银行的资本运作达不到他们的心理预期,你有想过未来协调的后果吗?”
“合规兼并,合规经营,故意找茬吗?”李学武瞧了他一眼,又看向老李讲道:“有红星工业区在钢城,我想辽东工业的负责人不会这般短视,况且咱们也不怕他们找茬儿。”
“出售十六家储蓄所,主动提供六家信用机构供联合储蓄银行兼并,是他们自己撑不下去了。”
老李双手抱在胸前,微微皱眉讲道:“机遇是真的,联合储蓄银行如果能在辽东开花结果当然是好事。”
“资本运营有着规律和原则,不能因人为干扰和意愿而改变。”
他严肃着表情讲道:“联合储蓄银行去辽东,必然会带动其他资本转移,相关项目的开发资金压力也能得到缓解,这是双赢的局面。”
“谨慎一点没毛病。”董文学还是持保守的态度,他看向李怀德和李学武讲道:“现在的局势还扑朔迷离,无论是工业还是经济工作,未来还有些变数,这个时候没必要急着下注。”
“那就先看看再说。”李怀德原本激进的想法也受他的影响,变得迟疑了起来。
本来李学武也没有太过激进的动作和安排,是老李心急了一些。
从老李的办公室出来,正遇见联合储蓄银行行长谢兰芝从景副主任的办公室出来,两人撞了一个对脸。
“嘿,正找你呢啊。”谢兰芝笑了笑,点头说道:“哪天回来的?”
“前天晚上到的家。”李学武也是笑了笑,问道:“该不会是兴师问罪吧,怪我给你添麻烦了?”
“一个大学生而已,还是中财的,我们正缺这样专业的呢。”
谢兰芝知道他在说什么,没在意地摆了摆手,同他讲道:“你要有关系就多给我们介绍一些过来。”
“这个是朋友的亲戚,凑巧了。”李学武抬了抬眉毛,道:“我看集团今年新招了不少大学生啊,没有中财的吗?”
“有,可我们不嫌多啊。”
谢兰芝笑着讲道:“中财那边比较谨慎,并没有给咱们多少名额。”
“要不是有宣传工作队的协调,兴许就来三两个,那都算多的了。”
听她提起这个,李学武不免想起了还在宣传队工作的何雨水了。
当初安排她去负责这个项目,就是为了今天收网的。
公事是这个心思,私事是另外一层心思,也是耐不住傻柱的嘱托。
何雨水的亲事一直都是何雨柱的心病,李学武既然不愿意,傻柱也只能从他这边做工作,做文章了。
他是一点都不傻啊,似乎是赖上李学武一般。
李学武倒也干脆,宣传工作队多少年轻干部呢,又是进驻大学开展工作,万一能跟知识分子擦出火花呢?
“等明年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了,你们就不缺高材生了。”
李学武抬了抬手,示意了楼梯的方向,道:“你要下楼吗?”
“中午了,一起吃个饭吧。”
谢兰芝主动邀请道:“就在食堂也方便,我想跟你谈谈辽东分行的工作。”
辽东工业胡可对红星模式很是推崇,他是亲眼见着红星厂发展起来的,所以心里的震撼也是无以复加的。
回到辽东负责工业工作以后便极力促成与红星钢铁集团的各项交流与合作,且不仅仅限制在工业领域。
上一次李学武代表红星钢铁集团拜会辽东主管工业工作的杜副主任以及胡可,双方谈的比较深入。
胡可做主,邀请了红星资本和教育以及其他项目考察辽东。
校企合作在这个年代属于常规操作,尤其是有上面的政策和指示。
就算没有企业合作,学校也会建立自己的企业,供学生实习和工作。
算得上是这个年代的产物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企业。
就连小学都有,只不过小学生不用去工作,多半是生产教学工具或者文具以及纸张的企业,还有印刷。
李学武小时候就做过老师自己印刷的卷子,因为油墨和工艺不达标,每次都要很小心,否则就一手黑油。
辽东工业的主动和牵线搭桥,李学武想的也很明白,无非是拉着红星钢铁集团上车,他们看不准前面的方向,便找个赶车的来驾车往前探路。
如果红星钢铁集团发展的好,那辽东工业其他企业有样学样就行了。
红星钢铁集团有能力也有实力开辟对外贸易和投资,辽东工业也想搭个顺风车,发展工业和贸易。
同样的,十大进出口贸易公司在辽东也有分公司,这一次的多方面合作不能说没有他们的推波助澜。
羊城出口商品交易会背后站着的就是他们,而红星钢铁集团要在津门搞北方的贸易会,他们也知道了。
或许是因为红星钢铁集团情况特殊,又有外经贸干部下场指挥,他们还没有登门联系,但并不妨碍双方的试探。
李学武没有主动搭理,但也没有明确拒绝,且拭目以待吧。
-----------------
6月4号,李学武回到了钢城,没绕去津门,选择了铁路的方式。
现在是夏季,如果从亮马河生态工业区河畔码头乘坐客船出发,经过津门联合贸易中心,再出海进入渤海湾直达营城,再乘坐内河客船可直达钢城,或者乘坐火车直达钢城。
李学武是嫌费事,更懒得上船去承担风险,坐火车还是很安全的。
老李惜命,他也不是玩命的性格,这一点周亚梅是最清楚的。
李学武是下午三点钟到家的,她也提前回来帮他收拾。
“不是跟你说了嘛,每次回来都要带这么多东西。”周亚梅心里感动,嘴上又有些无奈地说道:“你也不嫌累,都这么大的领导了。”
“孩子喜欢吃,能有多累啊。”李学武笑着看了看楼上问道:“之栋上学去了?”
周亚梅瞥了他一眼,道:“今天周三呢,不上学干啥去。”
“你也不要过苛责,他已经很好了,学习又很努力。”李学武一边脱着衣服一边讲道:“望子成龙可以,但也不是这么个办法。”
“我对他要求高,可不是要求超高。”周亚梅认真地回答道:“也就是你来这半年他活泼了,可也散漫了。”
“他都知道跟我顶嘴了。”
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周亚梅收拾着李学武带回来的京城特产,有些唠叨地讲道:“就今天早晨……”
李学武听她唠唠叨叨也没回应,自己去卫生间放了温水,准备洗澡。
这年月不论乘坐什么车厢,硬座也好,硬卧也罢,就是软卧该没有空调也是没有空调的,热了可以开窗子。
后世的高铁和快速列车都不让开窗户了,因为风太大,能把人卷飞了。
这个时候不是,每到一个站台乘客不用下车,只要打开窗子便能从站台上的服务人员手里要开水喝,只要你有杯子。
另外,站台上有车站三产人员抱着泡沫箱子卖雪糕、冷饮和小吃,车厢里也不禁止吸烟,啥味道都有。
软卧车厢会好一些,乘客的素质也会高很多,不会轻易制造异味。
但半天一宿下来,这身上也全是汗味和烟味了,他戒烟以后鼻子敏感的很。
“你就不想说点什么?”
周亚梅见李学武没有动静,转头看向卫生间,这人已经躺浴缸里了。
她有些好笑又好气地嗔道:“我这儿跟你说话呢,你倒是会享受。”
“真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