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自谋生路——在美国练摊 (第2/3页)
,往往由于文化基础的不同,在自觉不自觉之间加入自己的个人意识,不是说这样不好,绘画本身就是表现绘画者本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
但是由于像方纪新这样的新手,往往因为技巧上的不足,在表现个人认识或意识的时候,往往难以准确地运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结果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走样了。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方纪新决定改变策略。他放弃了碳棒和油彩,换成了毛笔、墨汁和水彩,要干就干出自己的特色,中国人的特色。
第二天他又出摊了。
没用画架,他将一张近两平方的宣纸当街铺开,调匀墨汁。然后蜻蜓点水般的将墨汁倾倒在宣纸上。他的近乎疯狂的举动,立刻吸引了过往的行人。三三两两的,有人停下来驻足观看。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做足准备功夫,方纪新悬腕提笔,开始自己的创作。鄂西北部的山山水水是他记忆深处挥不去的记忆,已经融入血液。几乎是不用睁眼,他也能描画一二。现在,这种对故土眷恋的感觉极为强烈,激荡着他,鼓舞着他。
方纪新动手了,没有停顿,没有迟疑,动作连贯几乎是一气呵成。
二十几分钟后,一幅气势滂沱的水墨山水跃然纸上。山的雄伟,水的俊秀,整个画面布局合理完整,凸凹有致,人置身其间仿佛感觉的了迎面吹来的山风。
哗哗哗的,四周响起了掌声。这是对艺术的肯定,对艺术家的褒奖。方纪新不是艺术家,他只是在初高中读书时,有这方面的爱好,经过高人指点后培养的一点自我爱好。没想到居然成功了。
画作当场有人要买,不只一个,几个人在抢。五十一百的人们开始当场竞价。最后以1200美元当场成交。
哇,这可是地摊货的天价了。
有人要求方纪新再当场作一幅,方纪新没有动,反而收拾起画笔准备走。
以前有个故事,说一个中国画家,和一个西洋画家比画小鸡,结果中国画家几分钟工夫就完成了,人们叹为观止,纷纷要求他再表演一次,中国画家有求必应,一张又一张的表演。
没过多久他发现人们索要了他的画作后,看两眼之后就丢在了地上。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人们说他像是在搞复印,不严肃,没有艺术家的庄重。没有艺术家气质的作品能是好作品吗。西方人的逻辑。
中国画家只有苦笑,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这道理他们怎么懂。
有这个故事作铺垫,方纪新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心血贱卖了。
这是他的经营手段!!!
方纪新在广场上摆画摊,之后很少画泼墨山水了。他更愿意画工笔人物肖像。因为这更符合他的性格。
不同于寻常的画技,同样传神的效果,引来了一群猎奇者。
方纪新很古怪。每天只画两幅,画完就走人,从不会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