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一章 汴梁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一章 汴梁㈠ (第2/3页)

军地注视下,完颜守绪的家眷们垂头丧气,个个如同迷路的羔羊,却毫无反抗之力。那些金国皇帝的女人们,在车上抱头哭泣。

    “哭什么哭?”有军士喝斥道。

    哭泣声嘎然而止。此时此刻。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有资格这样喝斥她们。

    “耶律大人,你说当年宋国的徽、钦二帝被女真人掳去北国时,会不会也是这个情景?”赵诚问身边的耶律楚材道。

    “应是如此吧!”耶律楚材道。

    “你说本王该如何对待他们?”赵诚反问道。

    “巍巍汴梁城,士农工商,一切贩夫走卒都在国主的掌控之下。国主就是斩杀一千万个梁王完颜从恪,也不显得国主武功高明。”耶律楚材淡淡地说道。

    “耶律楚材,此时此地此人此物此景有没有让你产生一种天下尽在掌握之中地豪情?”赵诚侧着头问道。

    “如此豪情。只有如国主这样的君王才会有的。”耶律楚材微躬了躬身道。“臣当然也会触景生情。与国主不同,臣只看到江山变色物是人非罢了。身处这个时局当中,臣既使拒之又莫之奈何!”

    “你所想的,本王也能想得到。”赵诚道,“但是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在这乱世之中,本王宁愿将别人踩在我的脚下,也不愿被别人呼来喝去。人生来就有上下门第之分,有人生来即是奴仆,也有人生来锦衣玉食,奴仆者想做人上人,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锦衣玉食者想过得更好,所以就有纷争。快饿死的要争,有饭吃的也要争,已经当了皇帝地还偏要去争,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争来争去只有那最有本事地才能争得到,可是结果呢?”

    “自古开国之君贤达明智,能开一代之盛世,但三世而降,国势却日衰,鲜有中兴之主,终有新朝换旧朝。”耶律楚材道,“国主只是为了去争一争,还是欲作万世之君?”

    “呵呵。”赵诚轻笑,“世上从没有万世之君,一盛一衰,往复循环,本王只能做之幽情。当然也有为生者立地碑,那叫功德碑,用来彰显某人的大功劳大功业。

    崔立之心。满城皆知,尤其是经过昨夜的喧嚣与今晨的屈辱。但崔立却认为自己是大功臣,对汴梁百万军民有不世之功,因为蒙古人动辄屠城,他将汴梁城献出,就是救了城内百万百姓的性命。

    在众多走狗的拍马下。他决定会自己立一块功德碑。他当然不会随便找一个人来为自己撰碑文,因为那样不能显出自己地高大英明。

    所以,汴梁城内两大才子被崔立召集在一起。这王若虚被称为文坛盟主,文才自是一流的。元好问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与时人白华合称“元白”。

    这崔立布置任务时,却正话反说:“汝等何时立一石。书吾反状乎?”

    两人面色如土。

    崔立忙着带领百官出城请降,留下一个名叫翟奕的监督。这两才子呆在一起如同热锅里的蚂蚁,他们“软弱”,却将这件事视为余生最大之耻辱;他们“有骨气”,却又不敢对抗崔立手中的利刃。文人的可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