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中原路 第二十八章 瓮山泊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卷 中原路 第二十八章 瓮山泊㈢ (第3/3页)

若是不嫌简陋,不妨坐下来饮茶。”耶律楚材道。他试图将赵诚的话封死。

    赵诚不以为意,他打量了一下耶律楚材身边的妇人与少年,故意问道:

    “敢问这是居士地夫人与公子?”

    “正是贱内与犬子!”耶律楚材道,他见赵诚总是笑脸相迎,也不好意思总是板着一张脸。

    苏氏深深地作了一揖,那耶律铸却有模有样地行了个大礼。

    赵诚颇似感慨地说道:“看见了尊夫人与贵公子,我就想起了我的夫人与松儿,他们娘俩常居蒙古大漠,以身为质,我深以为耻。幸赖天时、地利与人和之助,我亲率精骑三万,长途奔袭三千里,方才家庭团圆。奈何,中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百姓卖儿鬻妻,君子所不忍。居士以为如何才能让天下归于一统,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虞灾荒、兵祸与饥饿,让妻离子散之惨状不复再现?”

    “三峰山之役,金室已经日薄西山,至汴京被围,金室灭亡之日,已经不久矣。”耶律楚材道,“若只论淮水以北,蒙古本可一统中原,到那时就没有了兵祸,百姓也可得到休息。楚材虽无大用,但自当为百姓早日恢复,尽心尽力。奈何国主兵出贺兰,这个天下是危还是安?请国主赐教!”

    赵诚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掩饰着他的尴尬心情。耶律楚材这个命题,他也曾想过,因为贺兰军横扫蒙古大漠及野狐岭一战,已经造成了一个中原群雄逐鹿的局面----尤其是中原汉军刘黑马、史天泽、张柔之辈若是也有野心地话。至少也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

    “兵者,自古就是一件凶事。我赵诚虽暂无气力一统中原,但居士若肯助我一臂之力,由我赵诚来一统中原,百姓到时自会得到休息,若是你我齐心协力,再造一个盛世,也是不难。”赵诚道,“和平虽然重要,难道值得用当奴隶来换取吗?你告诉我,河北那两千儒生今天在做些什么?”

    “这……”耶律楚材无言以对。因为儒生们都成了奴隶,稍微好一点不过是在官府中当一名抄写小吏,而被当成驱口买卖的不计其数。在他的百般努力下,才在十路设立课税所,任用二十位儒生,也仅此而已,科举那是一个很久远的事情。

    “居士所书之《陈时务十策》,我也曾拜读过。所谓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等等。虽是一份不错的施政纲要,要实现的那一天,怕是难吧?”赵诚又问道,“非居士不努力也。若是臣子无过失,那就是君上的错了,所以居士不妨换个主子试试。”

    “我……”耶律楚材脸色通红。因为他先祖东丹王耶律倍背辽而逃入后唐,后世子孙又成了金国的高官,他耶律楚材又背金投靠蒙古,现在赵诚又让他再一次换个主子,他听来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

    “我将以国士待汝,居士何必犹豫,我赵诚自信不比任何一个君王差。”赵诚豪情满怀,“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可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耶律楚材直勾勾地看着赵诚踌躇满志的表情,叹道:“哎,原来国主在西域所作的那一首词,本意却是如此,国主真是……真是……”

    耶律楚材张口结舌,一时找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一下赵诚。他唯一确定地是,无论他愿不愿意,他全家要迁到中兴府去了。

    赵诚很满意地喝了一口茶水,十分得意。

    注:瓮山即今天北京颐和园内的万寿山,因而昆明湖当时又叫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文昌阁北,有耶律楚材祠一座,内有其遗冢。

    书书网手机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