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五十三章 满江红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五十三章 满江红㈠ (第2/3页)

诚的马屁,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因为赵诚赚了多少钱,尤其是前几年的免税待遇让他做梦都在笑。

    一时间,颂扬之声雷动,那些闲着无事的商人们则远远地跟在赵诚的身后。赵诚一袭白衣,如玉树临风,腰中长刀又显得他英武不凡,被众人簇拥着如众星捧月般让行人行注目礼。

    中午赵诚去了著名的熙春楼品尝临安地美味。

    这熙春楼内不仅有时鲜的蔬菜,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吃到任何东西,当然来此用餐的都是腰包殷实的商贾,官场应酬的官吏。苟梦玉作陪,赵诚与刘翼两人包了楼上一层,楼下被跟在赵诚身后地商人们蜂拥包了。热情周到地店家,不仅提供最可口的酒食,还安排了说书地招揽生意。那说书的说的正是《三国演义》,正说到张飞长坂坡那一吼,讲得是口若悬河,抑扬顿挫,调动着听众的情绪,座中食客纷纷叫好。自从赵诚剽窃了后人的,并被苟梦玉带回宋国之后,《三国演义》就成了说书者首选的节目。

    “苟大人,在我贺兰,印书坊印书然后对外出售,是要给著者润笔费的。”赵诚开玩笑道。

    “斯文岂能卖钱?”苟梦玉惊讶道。

    “能卖钱则显得斯文之价值。”赵诚却道,“古人云,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嘛。”

    “贺兰风俗,果然与我江南大不同。”苟梦玉对赵诚这强词夺理并不认同,但出于礼貌,也只能这么说。“寒门读书人,一纸一笔一砚均不易得。我瞧这临安城内不也有许多贫穷书生卖字画谋生吗?若是穷书生能以自己的才学,获得谋生之手段,因而得以有机会继续钻研学问,岂不是一件美事?”赵诚道,“文人将自己所著文字公诸于世。既可让自己得以饱暖,又可传播自己的才学,又是一件大好事。难不成,苟大人认为寒门之士子就应该甘于贫困。如杜子美一般?本王以为自食其力是一件令人尊敬地事情,尤其是用自己的才华来换取。”

    “苟大人不用太奇怪,我贺兰虽谈不上什么盛世,但是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乃我家国主毕生之追求。国主感念我贺兰士子不多,且多无一技在身,故而发出诏令。允士子沽卖其文才,今年还要在下从中挑出良品,授其财帛良田,以资鼓励。”刘翼解释道。

    “国主真是贤王也。”苟梦玉赞赏道。

    赵诚下午又去西湖逛了一遍,踏着苏东坡亲筑的浅堤信步而行,寻觅着宋代文人的风花雪月。两岸垂柳依依,春风拂面。令人有飘飘若仙之感。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苏东坡如是说。在柳浪地深处,酒旗飘飘,游人如织,头戴文士巾的学子摇头晃脑地呤诗作赋,商贩兜售着自己的货物。湖面上微波荡漾,亭台楼榭点缀其中,好一派歌舞升平之景。只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普通百姓,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并没有从这位远道而来的贺兰国王的身上看到自己闲适生活的隐患所在。

    “国主以为这西湖风景如何?”苟梦玉见赵诚与刘翼两人连连赞叹西湖之美,故意问道。

    “西湖美景天下第一。料想汴京也难及其十一。这固然不错。不过却多了几分人工修饰之意。曾有人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赵诚打击了一下他的骄傲之心,“因而就多了些脂粉之气,倘若贵国男儿都陶醉于这良辰美景之中,恐怕却让中原百姓小看了。贵国君臣难道只知西湖美景,殊不知汴京乃赵宋龙兴之地,岂能薄祖而厚今?”

    赵诚这讥讽之言让苟梦玉有些羞愧,却也无法反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