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三十四章 贺兰好儿郎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三十四章 贺兰好儿郎㈠ (第3/3页)

美,不缺雨水,各地报上来地民情看,春播也算及时妥当。料想今年秋天必将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国主已经注意招纳四邻百姓尤其是流民来我贺兰落户,到时会从新来百姓中挑选精壮,去黑水城或者河湟屯田,民为屯田,实为练兵。”王敬诚解释道,“料想那时候,原派往各地的私属,也可抽身回归本队。不过,这事情还得从长计议。”

    “依我看,光比武还不行,百工皆可一比。”刘翼却道。

    “明远兄有何高见?”赵诚问道。

    “牧人将自己的骏马牵来品评其优劣,织户可当众比试谁家的织女做活既快又好,铁匠可将自己打制的宝刀舀来比试高下,诸如此类。到时,国主可以授其奖赏,当众嘉许,如此必然令百姓信心倍增。”刘翼道,“而得了奖赏的百姓,名声远扬,不仅能获其利,也必会引他人群起效渀,功在当今,利在今后,国家却实受其利。”

    “明远兄真是好心思。”赵诚大赞。

    “哪里、哪里,我一家之言,一家之言。”刘翼摆摆手,又道,“而我义学中人,有年岁稍长之辈,十六七之龄,既使将来不能成一方牧民之臣,也可送入军中历练,其中若是出现一二位文武双全之将,那也不太令人意外。”

    “明远所言极是,当初国主鼎立筹办义学,就是将这些无家可归少年当作子弟兵来调教,明远弟应注意选其中资质最优之辈特加培养。”王敬诚道,“这些人都曾受国王大恩,当是忠诚之辈。”

    “这不令人奇怪,在西域时我军中早就盛行马球比赛,儿郎们乐此不彼,没有闲时出去闯祸的机会。依我看,将来各军设立之后,也可各自派出一队,相互间比试一番,骑马、射箭、角力甚或马球,皆可比试。”何进也建言道,“获胜者,可依次升职或嘉奖,好胜之心在军中更盛为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着,心头都对未来都充满着希望。

    一年治乱,三年小治,五年大治,这是赵诚给自己的目标,虽然不易,却是他最好地机会,不仅靠志同道合,也靠老天爷风调雨顺。越过五年,他恐怕就只能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

    刘翼的义学在夏天到来之时,更名为贺兰书院。

    虽然还是那些学生,但是师资力量增强了不少,只是缺少所谓的大儒,本来就没当状元来培养的。书院在城西,占地三百亩,原本就是西夏地官学,在西夏灭亡前地几年就已经破败了。赵诚接手之后,将学舍修葺一新,又将邻近的地方给圈了进来,遍植松柏,增加了园林池沼,看上去很有些园林之趣。书院当中有一座三层地楼阁,原本是一个半成品,大概是修了一大半就没钱或者因为战争就停了下来,赵诚舀出自己的私房钱命朱贵找人续建,并取名为“望山楼”,因为站在楼阁上面,可以看到巍巍贺兰山脉,修成之后就成了中兴府一景。

    书院中的学生大多十到十七八岁不等,他们都是因为天灾**成了孤儿而被聚拢在这里的,其中有些人原本就很有为学的基础,其中一些人更是刘翼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春天里那场比赛中,弄得天下皆知其名的张士达与西壁辉两人也在其中,因为赵诚觉得他们的文墨功夫还需加强,赵诚将他们当成了文武双全状元来要求,实际上是因为赵诚暂时还没有适合的位置安排他们。

    随同他们俩一同就学的是明珠族的耶亥三郎,这位耶亥三郎自从认识了几个字之后,自己给自己改了个姓,以后就叫叶三郎,赵诚私下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开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