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议论迁都 (第2/3页)
族建议都邺城由于鲜卑贵族和崔浩的反对最后迁都邺城的事情不了了之
不过现在何越攻占盛乐在盛乐驻留大军威胁平城迁都的事情在何越宣传部的传播下再次被人提起只是这次迁都不是要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邺城而是迁到魏国的中心地带中山
先提出迁都之议的是汉人士族范阳卢氏在一次早朝时卢例之正式向拓跋焘提出迁都的建议
这建议一提出来几位鲜卑贵族立刻想到数年前拓跋嗣时的迁都之议马上对此进行反驳
虽然卢例之之后再没有说话不过迁都之议在平城开始沸沸扬扬起来以范阳卢氏为代表的迁都派开始说各个掌握大权的文官武将
盛乐被何越占据跟柔然人不时南下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情何越驻军盛乐平城就是前沿阵地何越的军马动不动就能够到达平城进行攻城这跟柔然人偶尔南下劫掠那完全不同的
因此在范阳卢氏的游说之下不仅代表汉人贵族的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代郡穆氏纷纷响应就连一些鲜卑贵族也表示支持
在何越长期驻留在盛乐北方柔然又有可能南下的时候恋栈旧土在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变的可有可无再说平城西临盛乐一个不好就有被攻破之险所以在南方已经争取到不少利益的鲜卑贵族们跟汉人士族一样认为迁都中山更好
但是另外没有的到更多利益的鲜卑贵族当然不干了要是迁都中山平城附近军马马
减少以在平城北方放牧的贵族利益尽失这样的事当然不能接受
除了这些没有在南方的到利益的贵族之外还有不少的武将们认为不能都而许多文官则表示可以迁都
都的议论让崔浩变的门若市自从这议论声起之后崔浩就忙于迎来送往自己的事情倒是被搁在了一旁由于崔浩深的拓跋焘的信任这更让他雪上加霜忙的焦头烂额
对于迁都拓跋焘也同样有些难以取舍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双方势均力敌让拓跋焘难下决定
虽然拓跋焘掌握魏国大权但是和汉人的中央集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拓跋焘每次征战的军马大部分都是从鲜卑贵族们手下调集因此照顾鲜卑贵族的利益显的尤为重要
没有重大的战事生何越如销声匿妓一样似乎专门等着拓跋焘处理这件事情一样
最后拓跋焘命人将崔浩召入皇宫
“平城内如今迁都声四起白马公应该有所耳闻据近侍们回报白马公府第这几天如同过年一般热闹想必有许多人找白马公议论此事吧?”
拓跋焘一如往常一样称呼崔浩的爵位而不是直呼其名
崔浩苦笑道:“确实如此这段时间来平城内议论纷纷臣下有所耳闻”
“那么白马公认为此事应该如何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