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兵出数路 (第2/3页)
阿薄干。率步骑十万屯驻大河北岸,监视晋军。你送给刘裕地三百张中型弩箭机恐怕要挥作用了。”
“要是拓拔魏的铁骑追而不击。刘裕也很难拿他们怎么样,拓跋嗣不是要求他们的士兵监视刘裕吗?若是他们一直跟随刘裕的船队。刘裕行船将变得更加困难。还有别的消息没有?”
司马南琴轻点螓道:“刘裕借道拓拔魏之前,拓拔魏谋臣崔浩曾建议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拓跋嗣没有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何越大为惊讶地问道:“崔浩是谁?竟然出这样地建议?”
“崔浩乃清河郡东武城人。拓拔魏白马公崔宏之长子。仕北魏拓跋、拓跋嗣二朝。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和范阳高门卢氏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他的七世祖崔林,三国曹魏时官拜司空,封安阳亭侯。曾祖崔悦,为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黄门侍郎。其父崔宏,号称冀州神童,北魏初累官至吏部尚书、大人,赐爵白马公,世家累官。
崔浩比他父亲更有才华,时人论之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才高八斗,无人能及,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
拓跋到晚年时,病重多疑,行为乖张。北魏政局,岌岌可危。内廷亲近之人,多因小过而受惩处,众人无比躲避,以避免眼下不测之祸。/\此时,唯独崔浩恭敬殷勤,慎守职事,不稍懈怠,有时整日不归家。崔宏也小心谨慎,既不得罪,又不献媚取宠,故父子安然,得以免祸。
拓跋被其子拓跋绍杀死,明元帝拓跋嗣初即位,拜崔浩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为拓跋嗣讲授经书。
我在建康时便曾留意此人,据现在观之,此人与拓拔魏同刘穆之之与刘裕。你竟然还不知道这人存在。”
听完司马南琴的长篇大论之后,何越深深地叹了口气道:“才高八斗之人竟然认贼为父,自顾自家家族利益而枉视汉人之祸,真是精于细小而寐于巨大。他也只好祈求我们不要进入北地,若是我北伐成功定然拿他开刀,警示他人。接着何越问道:“拓拔魏遣军监视刘裕,刘裕有何行动。”
司马南琴撇开崔浩,解释道:“虽然借道不成,但是刘裕还是按计划行军,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镇守,自率大军入河西上。”
何越点头道:“刘裕在大河必然跟拓拔魏交战,希望三百张中型弩箭机能够挥作用。”
司马南琴知道何越心里念着刘裕在大河的行船情况,也清楚只有刘裕的主力到达萦阳之后,围攻洛阳的计划才可能真正挥作用,否则现在王镇恶等人所做的事情就毫无意义。
“我会派人密切关注刘裕的动向,有任何消息我会尽快告之你。”
何越点点头,接着向司马南琴展颜笑道:“这次北伐,我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