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9章王莽回朝,东夷一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09章王莽回朝,东夷一统 (第2/3页)

的老大,根本就不能和其他的官员处好关系。

    这样的人,如何才能够升到丞相的位置?

    要知道,丞相是要领导百官的,和满朝的官员关系弄得一团遭,如何领导百官?

    故而,哪一朝御史要是和其他的官员关系打成一片的话,那么,上面的皇帝只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群喷子和其他的官员关系处成一片,可见这个朝堂的情况。

    事实上,以赵南平那圆滑的性格,他其实并不适合御史大夫这个职位。

    当初大汉建朝的时候,一来,是因为他有拥立之功,二来,要从燕北老臣之中树立几个典范用来安抚那些老臣。

    除此之外,就是因为赵南平的年纪了。

    当初的赵南平,本身就已经六十多了,别说是还能够当今几年官了,那个年纪还能活几年都不一定!

    故而,这才暂时将他拉到了这个位置,毕竟,他在这个位置上本身就做不长。

    事实上的情况也确实是如此,从年初开始,赵南平就连续害了几场病,挺到了年底,终于是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怕是真的要不行了。

    故而,赵南平这才在昨日上了请求退休的奏折。

    “诸位以为,王莽王别驾怎么样?”就在众人一阵发愁的时候,秘书郎张良放下手中的纸笔,猛然一下开口道。

    秘书郎虽然只是一个小官,品级并不高,但是,毕竟常伴君驾,而且,皇帝的一众诏令,一般来说也是由秘书郎进行拟定的。

    他实际上的地位,很多官职比他高的都比不上。但是,其中并不包括在场的这些人。

    在场这些人,要么是六部高官,二三品的人物,要么就是内阁大臣。而且,在场这些人跟随皇帝的时间都不是张良可以相比的。

    故而,正常情况下,这种小会,张良是很少开口的,仅仅只是做好自己记录的工作。

    今日,难得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王莽!”

    在场的不少人都暗自琢磨起了这个名字,却猛然间发现,这个人,确实,比起其他官员要相对合适一些。

    大汉之内,政治家不少。而且,一个个还都是政治家之中的佼佼者,大汉也从不缺丞相之才。

    可是,能当好丞相的人,不代表能当一个好的御史大夫。

    政治家多是圆滑的,是善于衡量利弊得失的。

    而御史大夫这个职位,需要的是像魏征敢于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喷子,或者是类似包拯这种谁的面子都不给的黑脸官员。

    后者,大汉之中,目前达到一定官位的,还真不好找这样的人。

    毕竟,御史大夫这个位置虽然空出来了。可是,也不能随便找个人提上去。二品,位置不说平调,但也得从三品之中找个合适的人送上来,再不济也得从四品中找。

    要是从下面的小官之中找人送上来,就是这个人选合适,但也不符合规制,只怕一部分官员心里面也会不舒服。

    而品级够了合适的,如包拯,几个月前才刚刚升任大理寺卿,这么快再给他升一级,而且还是一大级,从正三品到正二品,这合适吗?

    况且,大理寺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机构。

    公检法,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位置,尤其在乱世之中。

    也是在乱世之中,不管是中央,又或者是地方上车越是要维稳。而公检法,对于维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别驾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或以德行,当可为我大汉楷模!”

    “且王别驾在任期间,也多有政绩,又是宗亲身份,御史大夫之职,倒也合适!”

    作为丞相的赵安陵,投出了他的赞同票。

    王莽不是类似于魏征这种性格,也不是类似于包拯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但是,这个人却是追求完美的性格,太过理想化了一些。

    王莽不是没有才能,他曾经担任郡守的时候,也做出过一些亮眼的成绩。

    可是,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不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做出过一些亮眼的成绩,但也引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