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大战前夕(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大战前夕(1) (第2/3页)

————————————————————

    时间渐渐过去,北海镇在经过半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观,从复州建奴占领区域里逃脱投奔而来的汉民不计其数,经过粗略的统计之后,俨然已达到了万余人口。韩煜让布政府和户教署进行了统一的编籍和土地分配,分发了农具和房屋,让他们在北海镇安定下来。

    在北海卫、金州卫和旅顺口租界三处城市之外,韩煜又开辟了大连港城市区域。他将大连港定位为百姓聚集的民用渔港城市,迁移了将近两千人在此进行渔业和农耕,让这块区域渐渐有所发展。

    同时,在这段期间,北海重工军械所也有了相当的成就。韩煜在北海重工军械所里投入了大量的开发资金,不仅高薪聘请了洋人工匠,还成批次的订购了许多洋枪和洋炮。具体的订单如下:

    法国燧发火枪(带刺刀):五百支,花费十一万两白银。

    法国八磅重型野战炮:十五门,花费十五万两白银。

    德国轻装马炮:十五门,花费九万两白银。

    德国燧发火枪(带刺刀):三百支,花费三万六千两白银。

    西班牙燧发火枪(带刺刀):三百支,花费四万两白银。

    葡萄牙弗朗机后装快炮(新式):二十门,花费十六万两白银。

    当然,以上这些高昂的开销韩煜的北海镇没能力一次性全部付出,他答应以租界的个人所得税来抵还这些欠款。反正以洋人的钱换洋人的武器,何乐而不为呢?

    拿到这些装备后,韩煜将炮兵团重新增添了名额,同时也替换了过久的火炮,留下来当做城防炮,而火枪也装备给了训练成熟的火枪兵们。

    而北海重工军械所在订购洋人的枪炮之外,自主研发了一些明朝火器,虽然因为工艺和技术的落后,无法制造出类似洋人那么先进的燧发、膛线式的火器,但是高产量依然是一种不小的支持。其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如下:

    新式军服:牛津布深色长裤、牛津布深蓝色上衣,配备军用腰带和皮长筒靴。军用腰带上配置的还有弹药袋和火yao袋,较之以前的旧式军服方便了许多。头盔还是保留着旧式的明君头盔,只是经过稍微的修改,使得士兵在用火枪的时候会更容易瞄准。同时,将大明日月旗的标示缝制在肩膀处。此外,近战类型的士兵还会在上身多增添一套锁子甲。

    虽然说一开始让士兵们穿着感到很别扭,但是经过半年的训练和习惯,他们也渐渐开始适应这样的行头了。

    仿钢式长矛:装备给西班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