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官家酒席(五)中) (第3/3页)
太太先前做的那个兔子可炖在锅上了?也给老太太跟太太送去。”这才道:“做法是这样。我也是看别人弄的。就是你们家那口子。”
董明珠指着馒头道:“那日,爹请李如松大人同李松喝酒,我瞧着李松就是用这法子做的,味道香的很。他说这叫叫化**,说化子们没有锅盆地,就这么做了。还说现在地味道变了,化子们顶多有点盐就了不得了,现在什么都有,味道更好了。”
叫化**。顾名思义是化子们做地,大哥怎么还会这个?馒头的思绪立马被牵走了,她不经想起了远在他方地李松,都这么长时间了大哥都没寄过一封平安信回来,不知道在朝鲜如何。她不由自主地道:“也不知道大哥怎么样了,朝鲜那边的战事如何?”
她一句话惹得在坐的**子们都沉了声。余家姐**的兄弟,董明珠的父亲,馒头地夫婿都去了朝鲜,那块弹丸之地。牵挂着大明无数人的心思。
“你放心,若是有消息,我一定先通知你。”
董明珠安**的话,馒头轻轻一笑,笑得有些勉强,她知道董明珠到现在也没接到任何有关董总兵地家书。不过总好过那个穿着光鲜地军官来到家中,告知她,大哥阵亡的消息要好。
“对了,朝鲜是什么地方?”馒头也察觉自己将大家的情绪带入了低沉期。她忙问道。她不清楚这是个什么国家,为什么会要派大哥去那打仗呢?
“朝鲜在我们大明的东北边。是个咱们的藩国,国王姓李。开国的国王叫李成桂。那的人同我们长的差不多,也是崇尚儒学,行咱们的孔孟之礼,识咱们地文字。制度也是仿照我大明。只是那里的**人不用缠足跟穿耳洞,衣着打扮也同我们不同。”江瑶简略地介绍着,她不肯放弃一个显示自己学问的机会。
“不缠足么?”董明珠见过那两个朝鲜****,也拿了布将脚缠了起来,还以为她们同这里一样,**人都是缠足的。听江瑶说朝鲜的**人不缠足,忙激动地问道。她为了这双天足不知道被多少人笑话,若不是高祖皇后也是双大脚,不知道她还有什么理由去反驳别人。
难得董明珠不同自己唱反调,江瑶也好脾气的道:“正是。”
董明珠满脸的羡慕道:“正好!我若是生在那个地方该多好。”
听她羡慕,江瑶冷哼道:“缠足有什么?那的人分成四等,若不是贵族还不能参加科举,子孙后代都要成为**民。还有,我听说,若是小妾生的孩子,都是**民,是家里地奴仆。就算你再有本事也没用。”
董明珠听她说一句,自己便否定一句,骂一句:“难怪他们会被日本人打败,都不注重人才。还说崇尚儒学,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道理都不懂,你还说他们行孔孟之礼,连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有名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都不知道?”
“董姐姐真是正直之人!”余南平听了她一番言词,不禁对她数起了大拇指。
“姑娘,老太太命奴婢送了吃的给姑娘们,说让姑娘们好好玩,若累了,今日便在这睡下,明日再回去也行。”一个丫鬟提了个食盒走进来,恭敬的传着话。
却是一锅银耳莲子汤,余光平瞧着早就喝的面红的几人,命丫鬟给每人盛了一碗:“咱们就别吃酒了,喝了这甜汤,再说话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