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送乌行(2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送乌行(21) (第2/3页)

…他现在应该已经与怀通公他们一起启程往榆关方向而去了。”

    “来得及吗?”一直没出声的宗室第一大将白横元出声来问。

    “不是让他去对付李定。”白横秋认真言道。“而是让他应对黜龙军后续援军,黜龙军河北主力分兵了,当面只有雄伯南、王叔勇带着十来个营。”

    “原来如此……”

    事情轻易转向了军务,竟好像没人再顾忌那些书信和地上的花白断发一般。

    但白横秋当日没能来得及转回长安,因为张行那个疯子又来了,而且这一次,冲和消失的无影无踪……白横秋本人也不可能放弃人前显圣的机会,他需要这种战斗来恢复军心。

    一如既往,折腾到半夜方才停下。

    到此为止,李定在静坐;鱼皆罗、窦尚在努力的调整和调度兵力;周行范兵力弱小也缺乏高手,无法真的夺取白道关;徐世英和洪长涯还在艰难的山路中;雄伯南、王叔勇、徐师仁刚刚因为冒进吃了一场败仗,尚在汾水一带,且不晓得他们面前的河东已经被空置;王怀通、韩长眉、王臣廓刚刚启动,准备从大河内侧往北面去做支援;张行与勉强维持住人心的白横秋重新对峙于武关道;白有思突入蜀中,吐万长论匆匆南下,却因为蜀地广阔深邃,一时不得结果。

    局势,似乎僵持住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一切都是浮萍,是表象。

    那几根头发压不住真正的大局,而大局必然因为接下来的人心、战场变动而产生剧烈变化。

    五天。

    五天后,二月初十日,一个直接牵动战局的变化出现了——洪长涯率五个营的兵马,自晋北楼烦道抵达前线,与周行范会师!

    这个速度其实非常快,不过这正是徐世英选择洪长涯带领这支援军的缘故所在,洪长涯是晋地人,常年在晋北活动,晓得地理。

    而果然,随着洪长涯及其部属正式出现在鱼皆罗的视野中,后者终于不再犹豫,乃是迈出了原定支援计划的最后一步,也就是亲自东进,以作支援。

    鱼皆罗既动,全盘皆动。

    隔了一整天而已,二月十一日晚,收到巡骑情报的李定立即召开阵前军议……军议非常简单和直接,这位黜龙帮龙头兼远征军战帅,在告知了最新的军情后,直接了当的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全军连夜向偏西侧的榆关运动,准备夺取榆关道,控制榆关与榆林郡!

    这个军令当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有些理所当然的过了头。

    毕竟大军至此,就是为这个来的!而且,榆关更近,现在毒漠后方的敌方部队更是在主帅的一步步操控下陆续往东面白道关移动,偏离了榆关,从哪里来说都是合乎情理的!

    只不过,随着李定一路杀入巫地,或设伏、或突袭,都能轻易抓住对方要害,然后用最简单的方式和最小的代价夺取了近乎完全的胜利,众人自然不免议论,都在想,这一战是不是也有什么说法?

    “哪有什么说法?”夜色中,裹着纱布以防风沙的苏靖方无奈对自己妻子解释道。“这一战隔着毒漠,就三个关口,还有个那么远的,弄不出什么花来……所以,战帅的计策其实非常简单,他就是要打榆关,然后坐着不动,等对方动,只要对方一动,有个时间差、兵力差,就可以全军涌上了。”

    “要是对方不动呢?”窦小娘摸着自己脸上的纱布,好奇追问。

    “对方大略还是会动的。”苏靖方继续解释。“你想想,此战对我们来说是尝试,一次打不成退回来再来一次便是,总有两三次的机会,可对他们来说是一旦失败就要是亡国的……所以,多是他们心里先撑不住。何况依着我的猜测,便是鱼皆罗最终没有动,也不耽误战帅果断出击!”

    窦小娘这才点头:“我就说嘛,兵马这么强盛,打过去便是,何必再想什么阴谋诡计?”

    对此,苏靖方只能苦笑。

    倒不是仅仅在笑自己一时无法解释清楚其中微妙,说明这种最简单的调度兵力其实就是最高端的计策,更重要的一点是,妻子心思单纯反而有她的优势,两场战斗后,竟然已经成丹,反倒是自己整日想的那么多,却和恩师一般,修为处处落后。

    这事,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就这样,正月十二日晚,远征军前锋正式进抵毒漠通道。

    十三日正午,鱼皆罗获得军情反馈,立即下令所有移动防御编制的部队全军折回榆关……平心而论,鱼元帅并没有惊慌,甚至有一种第二个靴子落地的安全感,毕竟他真的没有陷入太麻烦的境地,就是被晃开一下嘛,榆关那里还有大河天然做遮蔽,除非说榆关守军直接开城降了,否则足够他回军前后夹击的。

    甚至可能达成半渡而击!

    只能说,这些关卡真不是平白无故设立的,这些东西都考虑到了。

    同样是这一天,下午时分,一直靠着山区、天然沙漠而躲藏在雕阴郡的徐世英也终于拿下了榆关后方最重要的补给通道——连谷。

    然而,几乎就在夺取连谷的同时,徐大郎得到自己后卫传来的紧急军情,大队关西军援军进入了自己刚刚离开的雕阴郡,当先者的旗号是“王”,直接便有一万余众,后续兵力不明!

    徐世英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出选择,而几乎没有耽误太长时间,他便下达军令,乃是要求全军收缩,将部队猬集于连谷、银城一带。这么干以逸待劳是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