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六四、孰为鹬蚌孰渔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六四、孰为鹬蚌孰渔翁 (第2/3页)



    现在仍然可虑的是棉花,淮北京东的棉花,支撑起徐州工业的半边天,另半边天则是煤矿。不过从“红雷”传来的消息看,蒙胡要到九月才与金国正式谈判,冬天来临时才会乘着天凉南下,因为畏惧大宋水师的缘故,他们还要等着黄河封冻才会乘机渡河。

    “臣如今只担忧一事……蒙胡若是真与金人勾结,会不会提前便南下?”葛洪又道。

    “应当不会。”赵与莒没有解释自己在蒙胡高层有细作,只是摇了摇头。

    “陛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若是蒙胡提前,如今徐州军民正准备收棉花,猝不及忙之下,损失必然惨重。”葛洪谏道:“小心谨慎,方为持国之道。”

    李云睿面无表情地看了葛洪一眼,心中却是冷笑了声。“红雷”的事情,是他一手经办的,故此他是除赵与莒外对此事最清楚的人。他深信赵与莒和自己的判断,“红雷”送来的情报绝对没有问题。

    “此事卿只管放心,朕有把握。”赵与莒摇了摇头:“如今我们做的都是挨打的准备,挨完打之后,我们总得反击,朕现在心中还在想,究竟要反击到何种程度。”

    “此事不宜拖时过长。”葛洪眼中突然闪烁起狡黠的光芒来,他终于露出老狐狸的本色:“陛下,臣倒有一计……”

    “卿且说来。”

    “臣在想,蒙胡与金国为世仇,陛下将铁木真的头颅作礼物送与金国,听闻金主完颜守绪将之阉制成酒器,而蒙胡对金国有近乎灭国之恨,若不是迫于我大宋压力,二者根本不可能走到一处。”

    “臣以为二者要走到一处,首先便是金国要主动向蒙胡示好,将铁木真首绩送还蒙胡,以示其诚意。”

    “我大宋与金国交好时,金国使者曾说,蒙胡自铁木真死后,四子争权,结果各自领兵征伐一方,留铁木真之女阿剌海别镇守故地,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中,谁能夺回铁木真尸骸,谁便为蒙胡大汗。”

    赵与莒听他如此说,微微一愣,惊讶地道:“卿是说……”

    “陛下圣明,臣的意思便是如此,窝阔台既与拖雷争位,如何能坐视拖雷自金国处得到铁木真首绩?金国将首绩献与拖雷,窝阔台必生嫉恨,若是陛下能使人出使窝阔台处,许之以铁木真无头尸体,窝阔台手中与拖雷各有铁木真遗骸之半,必然又起争端。”葛洪阴森森的一笑:“虽说不致于令窝阔台与拖雷自相残杀,但是拖雷想凭着一颗首绩统一蒙胡便绝无可能,而且陛下许窝阔台以尸骸,自然不是没有代价,令其于背后袭击金国,臣料想蒙胡惯于背信弃义,又狼狠羊贪,只须我大宋击败金国,窝阔台定然会乘火打劫,金国此时已是伤了元气,再无法支撑。陛下再与窝阔台会猎关中,臣想来,关中百姓痛恨蒙胡,心向大宋,此时陛下匡复中原,必是事半功倍!”

    赵与莒盯着葛洪看了好一会儿,半晌没有说话。

    葛洪这方略确实深沉,也显示出极好的大局观,赵与莒有详细的情报来源,自然知道拖雷与窝阔台不但不是铁板一块,双方现在为了互相收买对方辖下部族的缘故,关系很有些僵硬,特别是拖雷推行汉化之制,让窝阔台几乎与他反目成仇。故此,以蒙胡制蒙胡,看起来仿佛异想天开,实际上并非不可能之事。

    让赵与莒半晌不说话的是引窝阔台入关中之事,葛洪虽然说得轻巧,但实际上此策一出,关中百姓只怕将要面临一次灭顶之灾。

    这样的好处是能彻底摧毁金国的残余力量,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反抗,也包括精神上的抗拒。金国在中原经营百年,若不是这几年赵与莒的革新之政,若还说中原百姓心向宋国,那纯是自欺其人。引蒙胡入中原,那么中原的原金国官吏百姓会恨蒙胡入骨,而欢迎作为“解放者”来临的大宋,无论是瓦解金国残余统治还是巩固大宋今后的统治,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而且,一个彻底摧毁了的中原,更易推行革新之政。

    但赵与莒心中还是有些不忍——此策一出,意味着将有更多人丧生于蒙胡的屠戮之下。虽然他自己都觉得这种不忍有些虚伪,对于现在这个位置和做出这么多事情的他来说,这种不忍还有什么意义呢?

    “陛下!”葛洪催促道。

    因为路途遥远,而且中间又有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