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59章 这一刻仿佛柏林的蓝色,再次降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159章 这一刻仿佛柏林的蓝色,再次降临 (第2/3页)

本上是听不进去劝。

    甚至会觉得自己这样就是最好的,没有必要改变。

    这就是所有处于人生巅峰的人都会有的错觉。

    但是你还真说不了他什么,因为其余人还真没他快。

    就是这么难搞。

    所以博尔特面对格林的说法根本就是嗤之以鼻。

    面对美国一些实验室的邀请。

    也是无情拒绝。

    甚至表示自己毫无兴趣。

    为什么呢?明明牙买加的科研实力以及运动学能力都很弱。

    他只要和这些结合起来,明明就可以更强。

    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就是因为人在人生巅峰的时候会出现难以抑制的自负。

    这一点是所有人都难以避免的,甚至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毕竟那个时候,就算是人家跟你说的是金玉良言。

    你也根本听不进去。

    听进去了,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真正能够彻底的反省自己,真正能够从心眼里去审视这个事情的时候,那只有——

    跌落巅峰的时候。

    这个时候人这个动物的本能才会去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分析自己。

    才会从心底里产生动力。

    让自己做出改变。

    之前的博尔特没有这个觉悟。

    但是现在呢?

    这一个冬训的态度已经证明了一切。

    因为苏神不跑200米,也不需要和博尔特这么一对决。

    所以其实他忽略了这一块的关注。

    直到现在他才突然意识到。

    原来博尔特这家伙。

    不仅仅是100米。

    这一次冬训。

    200米这方面。

    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呢?

    摆臂幅度收窄。

    上肢质量的位移距离缩短。

    惯性负荷降低。

    可将更多能量分配给下肢加速。

    同时减少因对抗惯性导致的能量损耗。

    完全符合200米“长距离加速需兼顾耐力”的需求。

    这……

    已经和之前的博尔特。

    判若两人。

    你说是判若三人都行啊。

    而且现在他的启动策略发生了变化。

    之前就是和100米类似。

    现在明显改变了。

    博尔特现在200米启动时的步长策略,采取的是前5步递增节奏平缓,而非100米的急促爆发。

    本质是通过控制下肢蹬地力度与步频。

    为身体从直线到弯道的姿态过渡预留调整空间。

    看起来好像以前那种启动更加暴力。

    但如果你把它放到整个前程里面。

    放到整个弯道里面。

    你就会发现。

    他现在做的。

    才更加正确。

    100米直线启动时,步长的急促爆发,前5步步长可从1.2米快速增至1.8米,甚至因为博尔特身材高大,还可以增得更高。

    旨在通过增加每步推进距离提升速度。

    此时身体前倾角度随速度提升逐步减小从45°增至60°,姿态调整简单直接。

    但200米启动后需进入弯道,身体倾斜角度需从0逐步增至15°-20°,这一过程若步长爆发过快,会导致下肢蹬地产生的水平分力突然增大,迫使身体倾斜角度骤变,破坏离心力与地面反作用力的平衡。

    没错,这就是之前格林说博尔特弯道跑得不好的原因之一。

    光是他看起来那暴力的启动方法,其实会让博尔特的下肢蹬地水平分力太大,或使自己的身体斜角难以控制,使得身体命对弯道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时候……没办法做好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平衡。

    而现在呢?

    博尔特的做法是——

    平缓的步长递增。

    前5几步步长从1.2米增至1.5米。

    可使身体倾斜角度以0.5°/步的速率缓慢增加。

    确保每一步的蹬地方向。

    力度与倾斜角度匹配。

    避免失衡。

    这叫做步长与身体倾斜的动态适配。

    接着做步频与离心力增长的同步性。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速度是步长与步频的乘积,那么200米启动时,若步长急促爆发,速度会快速提升,导致离心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急剧增大,身体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倾斜角度以平衡。

    而平缓的步长递增可使速度呈线性增长,这个时候离心力的增幅与身体倾斜角度的调整速率同步,确保每一步的离心力都处于可控范围。

    博尔特的步频在200米启动阶段保持稳定,开始通过步长的渐进式增加实现速度提升。

    这种“步频优先、步长缓增”的模式,正是对弯道离心力增长规律的精准适配。

    然后就是,下肢关节角度的适应性变化。

    也就是步长控制本质是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角度调控。

    100米启动时,为追求步长爆发,膝关节蹬伸角度可达160°以上,以最大化蹬地幅度。

    但其实这种方式不太适配200米的启动弯道切入。

    只是以前的博尔特实力实在是太恐怖,强行硬来。

    现在走不同。

    现在博尔特的200米启动的时候。

    膝关节蹬伸角度保持在140°-150°。

    保留一定弯曲度。

    这种“不完全蹬伸”可增加下肢的缓冲性——当身体向内侧倾斜时。

    弯曲的膝关节能通过弹性形变吸收部分离心力冲击。

    同时为下一步调整步长和方向预留发力空间。

    避免因关节锁死导致的姿态僵化。

    这还是博尔特?

    不管是从体系还是从技术的切入。

    博尔特都和之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

    整个启动阶段,博尔特的核心始终保持紧绷。

    腰部与髋关节的连接如同一个可微调的“万向节”。

    既传递腿部的蹬地力量,又通过细微的扭转,将直线加速的动能逐步导向带有侧向分量的运动轨迹。

    这种从启动就开始的“预调整”,是他能平滑切入弯道的技术基础。

    博尔特。

    竟然采取了平滑切入弯道的技术?

    他以前不是最看不上这种技术吗?

    认为真男人就是要暴力破解。

    任何事情,任何难题,在自己的面前横推即可。

    也就是一般来说的,一力降十会。

    没想到之前一直都是这个态度的博尔特。

    竟然都会因为失利。

    做了如此大的调整。

    看起来果然只有重大的挫折才能让一个人真正转变自己的想法。

    苏神说实在话,以前从来没有认真的去考察过博尔特的技术。

    主要是因为博尔特的技术在他的眼里看起来同样和格林没区别。

    就是太糙。

    起码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

    一般人也没有研究的必要。

    的的确确按照博尔特这么来,你大概率会跑成狗屎。

    可今天不同了,博尔特他这是做出的技术变化,因为苏神现在并不是和他同场竞技,反而能以第三人称第三视角……

    看得更加清晰,更加彻底。

    从直道末端切入弯道的瞬间,是200米技术中最复杂的过渡环节,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完成身体对离心力的对抗姿态建立。

    博尔特以前的切入虽然也很快,但其实少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少了一种流畅性。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更多是以力破解。

    强行的打开这种速度的限制。

    完完全全的依靠身体天赋去解决问题。

    技术特点并没有搭配自己的身体天赋使用。

    可现在呢?

    苏神看到了什么?

    切入弯道的第一步。

    他的弯道内侧脚落地位置相较于直道阶段明显向跑道内侧偏移约10-15厘米。

    外侧脚则保持相对正常的步幅宽度。

    这种“内收外展”的步点调整,直接形成了身体向内侧的倾斜趋势。

    此时,他的躯干并非僵硬地倾斜,而是从脚踝、膝盖、髋部到肩部形成一个连贯的“倾斜链条”。

    脚踝内侧微微发力蹬地。

    膝关节向内扣的角度比直道时增加5-8度。

    髋关节则通过腹斜肌的收缩,使上半身自然向左侧倾斜。

    肩部与跑道中线形成一个微小的夹角。

    苏神可以发誓,在此之前在博尔特的200米切入弯道中绝对没有肩部和跑道中线形成一个微小夹角这个特点。

    虽然说他不去多研究博尔特技术特点。

    但他对博尔特的各项技术其实是烂熟于心,就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多研究。

    而并不是完全不知道。

    就是因为他太熟悉,才能知道博尔特这些技术点配不上他的成绩,也配不上他的天赋。

    但是这一次的切线。

    出乎预料的……好!

    这是……

    离心力平衡姿态啊。

    这种姿态的核心原理是“离心力平衡”:

    当身体进入弯道弧线运动时,会产生向外的离心力,而身体向内侧的倾斜,本质上是利用重力的分力来抵消离心力。

    使重心始终落在支撑脚的正上方。

    避免因失衡导致的步频或步长损失。

    博尔特这里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倾斜角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进入弯道的深度动态调整。

    刚切入弯道时,离心力较小,倾斜角度约3-5度。

    随着速度提升和弯道弧度的稳定,倾斜角度逐渐增加到8-10度。

    这种动态调整让他的重心始终处于最优稳定区间。

    不仅仅有离心力平衡。

    竟然连切线的角度都进行了不断的调整。

    而不像以前一样,就是猛冲下去。

    管他切不切线。

    反正足够快就行。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博尔特的比赛,他其实切线都……

    相当的普通。

    甚至在这个级别的选手里面。

    都可以用“烂”来形容。

    你可以仔细去看看他的200米弯道切线。

    真是切的一塌糊涂。

    按他这么跑,他的200米其实要比那种切线技术好的……

    多跑不少。

    也难怪格林每次看下去都是。

    痛心疾首。

    真就是难以直视。

    现在竟然能做这样的动态调整。

    这已经和苏神印象中的那个博尔特。

    渐渐开始脱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