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战略 (第2/3页)
做做样子的,随着石头城的重建复苏,人口回流,外国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而且这些外国人中多为记者,就算不是记者,这些欧洲人啊,也都喜欢写写画画,稍微一个什么事情让他们看去了,说不定就是一场悍然大波。可特别警视厅自从成立之后就没办成过什么像样的案子,非但如此,就连特别警视厅的特别助理谢忠义的被谋杀案也没个结果,这些日子,负面的消息越发的多了。可是又不能给特别警视厅太多的权利和声望,毕竟里面有不少主管是华夏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最后正如同程子强所说的,这件事情真的汇报到中港派遣军军部去了,甚至还传回了倭国国内,关于是否让程子强主政的侦缉课放开手办这件案子,正反两方面的人都有,不提起就算罢了,一旦提起必定吵的不可开交。不过一个欧罗巴洲的联合议会几个议员的联名议案,让倭国的朝廷的政策开始向程子强这边倾斜了。那个联名议案提议对华夏开房适当比例的武器交易禁令。
随着战争的深入,倭国速胜的战略企划已经破灭。虽然他占领了华夏很大一部分的领土,但尚未消化,而不管是华夏军,还是华夏军的军工企业,却在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一批优秀的年轻军官开始适应现在战争的规律。而华夏的军工企业虽然还不能完全供给前线军队的全套设备,但是在通讯、轻武器的维修制造和各种口径的迫击炮的制造方面已经能满足一定的战役战术需要。在漫长的战线上,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在迫击炮火的掩护下,对着倭军发起潮水般攻击的场面,已经成为了常见的悲壮镜头。尽管华夏军的伤亡通常是倭军的六七倍,但是华夏在人员损耗上承受的起,志愿参军的壮丁们通常只经过个把月的训练,甚至只学会放枪就匆匆奔赴前线被消耗掉,而后方源源不断的后续部队又开拔了上来。反观倭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是每死掉一个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